英媒发现:中国,7年来首次 据路透社10月20日报道,中国在2025年9月未从美国进口任何大豆,这是自2018年11月以来,近7年来首次出现零进口的情况。相比之下,南美的大豆出货量较去年同期激增。 这可不是简单的贸易波动,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供应链革命”。中国海关总署冷冰冰的“零进口”数据,像一记闷棍敲在华盛顿头顶。去年此时,美国大豆对华出口还稳稳占据170万吨的份额,如今只剩南美货轮在港口轰鸣。 巴西大豆以1096万吨的到港量狂揽中国市场85%的订单,阿根廷更是以91.5%的增速疯狂抢占货架。南美的阳光彻底照透了美国中西部农田的阴云,中国买家用脚投票的速度比特朗普发推特还快。 表面看是关税战碾碎了美豆竞争力。23%的惩罚性关税让每吨美国大豆成本比巴西货高出近1600元,再天真的贸易商也不会为政治买单。但更深层的是中国布局多年的供应链韧性开始发威——黑龙江农田里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扩产三倍,俄罗斯远东的400万吨非转基因大豆提前到港,甚至非洲莫桑比克的种植基地都已开始反哺国内市场。 美国农场主的仓库正在被新豆淹没。他们曾经相信白宫能变出魔法,现在却发现自己成了贸易博弈的抵押品。艾奥瓦州的收割机越是轰鸣,库存压力就越让人窒息。而中国压榨企业平静地调整着配方:豆粕减量替代技术让饲料蛋白来源更多元,南美港口的中资仓储网络确保每艘货轮准时到港。 这场沉默的较量背后,是全球粮食贸易规则的彻底重构。中国通过金砖机制向巴西提供港口升级贷款,在上合框架内与俄罗斯搭建本币结算系统,甚至用区块链技术给每批大豆烙上数字身份证,彻底堵死美豆“换马甲”的漏洞。当华盛顿还在纠结关税百分比时,东方已经改写了游戏规则。 特朗普政府承诺的农业补贴像是给内出血的病人贴创可贴。农民要的是长期订单而非短期救济,尤其当巴西雷亚尔贬值持续压低生产成本,阿根廷罗萨里奥港扩建后吞吐量翻倍。北美大豆的性价比优势正在全球市场全面崩塌,这不仅是贸易转移,更是产业结构的永久性更迭。 中国超市货架的变化同样意味深长。售价高出30%的俄罗斯非转基因豆油反而畅销,社交媒体上“国产大豆支持计划”阅读量破2亿。消费者用购物车完成了民间外交,让所谓“贸易杠杆”变成了全民参与的战略共识。 大豆博弈的终局早已写定:当美国农业部长匆忙宣布救助计划时,中粮集团正与巴西签署1900亿元的农产品大单。供应链的迁移从不因政治口号逆转,它只遵循最朴素的商业逻辑——谁提供稳定与尊重,市场就会走向谁。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中方刚采购10艘船的大豆,阿根廷就反悔,米莱与特朗普密谋干坏事 中方刚拍
【34评论】【4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