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荷兰要与中方谈判,要求中方保持理性并谅解他们“强行抢夺中资财产”的行为。 抢了人还要被抢者理性并谅解?这等脑回路果然清奇,也不愧是欧洲老牌海盗的后代,祖传手艺,做起贼来,也是做得自然而然、理直气壮的。 但中国如今早已不是曾经那个任人欺凌的国家。这一次,面对荷兰这样的挑衅行为,中方坚决采取了强硬的立场,直接亮出经济反制的锋芒。荷兰的嚣张或许还能在表面上维持,但它心底的忐忑已然藏不住。尤其是遭到稀土技术出口限制、核心组件供应切断之后,荷兰的科技产业链仿佛被扯掉了“生命线”。他们意识到,中方不单单是有能力反击,更具备精准打击的手段。从提振国内芯片研发到整合全球产业链的优势,中国在这个领域已经不是随便可以被威胁的对象了。 事实上,这场“抢掠”从一开始就显得笨拙。荷兰的举动并不是孤立事件,而是围绕美国的政策目标展开的连环动作。从美国出台制裁到荷兰迅速下手,几乎像是提前预演过的剧本。他们的剧本看似无懈可击,却也无法应对实际反制的威力。中国通过限制一些关键资源,让荷兰的科技产业、尤其是备受瞩目的半导体公司ASML陷入困境。生产量大幅度缩减、国际订单难以交付,对于一个高度依赖中方供应的产业体来说,这绝不是他们可以承受的后果。 事情的发展逐渐从抢夺与对峙滑向商谈与试探。10月17日,荷兰终于坐不住了,他们主动对外强调“重视中方关切”,嘴上说是要谈判,态度却并没有表现出太多诚意。这种装模作样的姿态,中方当然一眼看穿。要真正解决问题,绝不是只说几句空话就能让中方买账。特别是在当前国际局势愈发复杂的情况下,荷兰不仅要解释这次行为的前因后果,还要考虑如何替自己的非理性行为付出代价,否则一切谈判都无从谈起。 可以看到,中企的反击不仅是在保护自身利益,更是在为全球商业秩序重新划定底线。从荷兰执意以冷战思维处理这次抢掠行为,到这当中充分曝露出的“市场规则的双标”,都让世人看清了西方背后那虚伪的道德外衣。荷兰在打着所谓“国家安全”的旗号下强夺资产的行为,其本质不过是一次现代版的经济殖民。他们可以通过法律形式包装自己的行为,但真到了经济反制回击时,却乞求谅解,以为能轻易取得中方手下留情的好处,这样的算盘注定失败。 回看历史,荷兰向来有着“海盗基因”。从殖民时代的侵占台湾,到如今试图以现代经济手段掠夺中资财产,变的是外衣,不变的是抢掠手法。国际关系早已不同以往,中国如今已经构建起牢不可破的经济实力与产业链优势,不是任何外部势力可以随便动摇的。荷兰或许还留恋着过去欧洲能主导全球事务的辉煌,但现实却时常让它碰壁。想靠掠夺其他企业来发展自身实力,最终只会惨遭反噬。 这场风波虽然仍未完全平息,但有一点已经成为共识——中方绝不再沉默。那些试图以抢夺来满足自身利益的行为,只会让自己陷入更难解难分的困境。无论是稀土技术出口限制还是组件禁运,这些反击措施将继续让世界认识到,中国不仅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更有捍卫自身和全球市场秩序的意志与决心。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荷兰这下赔了个底掉!很多人以为荷兰‘冻结’了我们的资产,错了!真相是,安世中国1
【19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