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中这位相貌堂堂、风流倜傥的男子名叫杨武之,坐在他前面的小男孩则是他的长子杨振

访枫娱乐 2025-10-20 22:08:19

照片中这位相貌堂堂、风流倜傥的男子名叫杨武之,坐在他前面的小男孩则是他的长子杨振宁。 30多年后,因为儿子的一个决定,杨武之至死都没有原谅他。 杨武之9岁丧母,12岁丧父,成为孤儿的他,只有寄宿在叔叔家,23岁遵从父辈生前的旨意,娶了指腹为婚的小脚女子罗孟华。 1922年,杨武之与罗孟华的长子在安庆(当时叫怀宁)出生,他给儿子取名叫振宁,振是辈分,宁字取自故乡怀宁。 杨振宁十个月的时候,杨武之通过公考获得公费留美资格,远渡重洋的他,通过5年的刻苦学习,凭借对数论的深刻研究,成为毕业于美国名校的第一位中国数学博士。 学成之后的杨武之,多次拒绝恩师的挽留,高薪厚禄的诱惑。他一直以自己是中国人为荣,虽然那时候的中国贫穷又落后,而且是战乱不断,可他却秉承“儿不嫌母丑”的思想,一门心思的选择回来报效祖国。 回来之后,杨武之受聘成为厦门大学数学系的教授。一年后,又被中国最高学府清华大学聘为数学系教授。 他不像一些留洋知识分子,因为见过花花世界,一回国就抛弃发妻,另觅新欢。相反,他一到厦门任教,就将老婆和儿子接到身边一起生活。 战乱年代,虽然多次辗转全国各地,杨武之一直与妻子罗孟华不离不弃,后来,罗孟华又为杨武之相继生下了儿子杨振平、杨振汉、杨振复和女儿杨振玉。 晚年的杨武之,回顾自己的一生,他说,我上对得起国家民族,下对得起妻子儿女,我一生清白,无愧于心。 他一生引以为傲的成就,不是卓越的科研成就,也不是满堂儿女都有出息,而是发掘了华罗庚,陈省身这些享誉国内外的科学家。 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儿子杨振宁做的一个决定,成为杨武之心里的一根刺。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钱学森、邓稼先等众多顶级科学家抱着科学救国的思想,他们放弃美国的洋房、汽车以及优渥的物质生活条件,相继回到祖国的怀抱。 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则一直按兵不动,为了劝说儿子回国,杨武之曾三次远赴瑞士日内瓦与儿子相会。 他苦口婆心的告诉儿子:“新中国让我们真正站起来了,从前不会做一根针,今天可以制造汽车和飞机。从前常常有水灾旱灾, 动辄死去几百万人, 今天完全没有了。从前文盲遍野, 今天至少城市里面所有小孩都能上学。” 为了让儿子不要忘了自己是个中国人,临行之前,他还亲手写下两句话:“每饭勿忘亲爱永,有生应感国恩宏。” 1964年,身在国内的杨武之,得知儿子更换了国籍,成为美国公民,那段时间,他吃不好、睡不好,一直不明白自己对儿子的教育哪方面出现了问题。在他看来,儿子的行为就是一种背叛。 年过古稀的杨振宁,每当谈起父亲,总是泪流满面的表示,对于我的放弃故国,父亲直到临终,始终没有宽恕过我。 当杨振宁看到中国的原子弹、氢弹,全部靠中国人自己的努力研制出来之后,才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他很后悔没有听从父亲的劝说,回国参加这么伟大的工作。 深受父亲爱国思想影响的杨振宁,在自己74岁那年,毅然决定回国发展,他卖掉美国的别墅,拿出毕生的积蓄,凑足400万美金,给清华大学捐了一栋小楼。 他还利用个人科技界的影响力,将在美各领域的顶级华人科学家拉拢回国,创建了清华高等研究中心,为祖国的科技发展,尽自己最大的一份余力。 2017年,已经95岁的杨振宁,终于完成父亲的遗愿,他放弃了美国籍,恢复了中国国籍。 如果杨武之老先生地下有知,一定会含笑九泉,这对父子对祖国的贡献,人民不会忘记。

0 阅读:876

评论列表

大牙缝

大牙缝

3
2025-10-21 15:53

" 当杨振宁看到中国的原子弹、氢弹,全部靠中国人自己的努力研制出来之后,才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他很后悔没有听从父亲的劝说,回国参加这么伟大的工作。"不是说留在国外更好地开展研究吗?怎么又后悔?这些无良的自媒体就是搅屎棍,胡说八道

访枫娱乐

访枫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