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是个谜!他每年向国内捐1亿港币,2014年邵逸夫去世,他死后200多亿财产

如梦菲记 2025-10-20 11:52:51

邵逸夫是个谜!他每年向国内捐1亿港币,2014年邵逸夫去世,他死后200多亿财产却无人继承,别说争夺家产了,直到他去世,他的4个子女,都没有一个人出现,他超过200亿的遗产,如今还躺在邵氏基金里,无人问津。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14年1月7日,香港养和医院一间VIP病房里,107岁的邵逸夫安静地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病房外没有守候的亲人,没有子女的哭声,甚至连一束鲜花都没有。   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影视大亨,用这样孤独的方式告别了世界,更让人震惊的是,他留下的200多亿港币遗产,至今还静静躺在邵氏基金会的账户里,四个子女没有一个人愿意继承。   这个结局听起来像是电影情节,可它真实发生在这位“东方好莱坞”缔造者身上,要理解这场家族悲剧,得从头说起。   邵逸夫19岁跟着哥哥去新加坡闯荡,扛着破旧的放映机走街串巷放电影,那时候他认识了当地富商余东璇,也认识了余东璇的女朋友黄美珍。   年轻气盛的邵逸夫对黄美珍一见倾心,硬是把人追到手,余东璇不计前嫌,还陪嫁了50万,黄美珍嫁给邵逸夫后,为他生了两儿两女,陪他度过最艰难的创业期。   日军占领新加坡时,邵逸夫被关进监狱,是黄美珍一边撑着企业,一边想办法把他救出来,可以说,没有黄美珍,就没有后来的邵氏帝国。   事情的转折发生在1952年,45岁的邵逸夫在吉隆坡听到了18岁歌手方逸华的歌声,这个穿着亮片旗袍的年轻女孩,彻底改变了邵家的命运。   邵逸夫回香港发展时,黄美珍选择留在新加坡照顾孩子读书,方逸华却跟着来到了香港,起初她只是公司员工,可很快就成了邵逸夫的得力助手,权力越来越大。   黄美珍带着孩子在新加坡守着空荡荡的家,邵逸夫和方逸华在香港经营着邵氏影业,这种分居状态持续了几十年,四个孩子眼看着母亲的付出被辜负,心里的怨恨越积越深。   1987年黄美珍在洛杉矶病逝,出殡那天邵逸夫正在东京参加电影节领奖,十年后,90岁的邵逸夫在拉斯维加斯和方逸华正式结婚,四个子女无一人到场。   更刺痛子女的是邵逸夫对待家族企业的态度,他不让子女接触公司核心业务,把他们全部送到海外读书发展,长子邵维铭从英国剑桥法律系毕业后想进公司学习,被父亲直接拒绝。   二儿子邵维钟好不容易在公司任职,却发现自己这个董事的权力还不如方逸华这个私人助理,一气之下,两个儿子先后退出邵氏集团,从此和父亲断绝往来。   邵逸夫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和慈善上,他每天工作16个小时,凌晨三点审片,早上八点开会,晚上继续看剧本。   从1985年开始,他通过邵氏基金会向内地捐款,平均每年超过1亿港币,这个习惯保持了几十年。   全国31个省市都能看到他捐建的逸夫楼,总数超过6000座,他的名字成了中国教育事业的一部分,可他自己子女的毕业典礼,他却从来没参加过。   2006年,长子邵维铭接受采访时说了一句话:“父亲把毕生积蓄变成了自动提款机。”这句话道出了子女们的心声。   邵逸夫虽然设立信托基金,每月给子女账户打钱,可这些冷冰冰的数字,怎么比得上一个父亲的陪伴和温暖?   去世前,邵逸夫躺在病床上,眼睛反复看向门口,护士说他好像在等什么人,可直到最后,那扇门也没有打开,他的追悼会上,预留给子女的四个座位从头到尾都是空的。   200多亿遗产的处理方式更是出人意料,四个子女签字放弃管理权,连方逸华也只拿走了当年她用私房钱买下的一小块地产。   有人说邵逸夫不是个好父亲,这话没错,他把所有时间给了事业,把所有温情给了方逸华,唯独亏欠了陪伴他走过最艰难岁月的原配和子女。   那些遍布全国的逸夫楼,那些数不清的慈善项目,都无法填补家庭的裂痕,他用金钱筑起了社会声望,却失去了最珍贵的亲情。   现在清水湾的邵氏老宅还保留着,阁楼里藏着一张1948年的全家福,黄美珍抱着孩子坐在草坪上,邵逸夫拿着摄影机比着胜利手势,那是这个家族最完整的时刻,也是再也回不去的时刻。   200亿遗产静静躺在基金会账户里,继续资助着教育和医疗项目,可那个孤独离世的老人,终究没能等来子女的原谅。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闽南网——邵逸夫超过200亿怎么分 或将遗产全放入慈善信托基金

0 阅读:0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