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半导体管理权博弈持续!中国区严正回应 傻了吧!安世半导体现在的管理团队,不给国内工厂放权限。以为这样,就能拿捏国内的工厂团队。 结果安世半导体中国公司宣布,独立运营,脱离荷兰方面管理,不允许外部力量影响公司运营。 事情得从10月初说起,10月1日,荷兰经济事务部突然发布行政命令。 以“国家安全”为由冻结了安世半导体30多个关联实体的资产和人事权限,有效期一年。 一周后,荷兰法院更直接罢免了中方CEO张学政的职务,把闻泰科技持有的99%股权强制托管给第三方,只留1股象征性股权。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不是简单的企业治理纠纷。 据悉,美国商务部早在6月就和荷兰密会,要求撤换中国籍CEO,否则就把安世列入“实体清单”。 荷兰不过是当了回“执行者”,而荷兰敢这么干,不过是盯上了安世半导体的技术家底。 这家有60年历史的企业,车规级芯片供应着特斯拉、宝马等巨头,可他们没算清另一笔账。 安世全球70%的封装产能都在东莞这家工厂,中国市场收入占比更是高达48.17%,比欧洲市场多一倍还不止。 而荷兰这边的动作刚落地,安世中国区的反击就来了。 10月18日,安世中国官微发了封致全体员工的公开信,字字铿锵。 大家的工资、奖金都由国内公司发放,跟荷兰那边没关系,咱们只听国内指令。 工厂里的工人们也感受到了变化,生产效率部门的员工说,下周起要改成“上四休三”。 而每月加班从七八十小时砍到四五十小时,不是没订单,是原料跟不上,按现在的排班,原料顶多撑到12月底。 母公司闻泰科技更直接启动了“独立自救”,拉通国内供应链,甚至计划让控股股东旗下的鼎泰匠芯代工晶圆。 有意思的是,之前有传言说欧洲那边要停发工资、关系统权限,可在东莞工厂里,员工们说薪资照常到账,国内账户发钱,他们想卡也卡不住。 这场博弈最戳痛处的,是戳破了“股权等于控制权”的假象。 闻泰2020年就100%收购了安世,可核心的设计、晶圆制造还在欧洲,连IT和财务系统之前都攥在别人手里。 反观比亚迪收购匈牙利工厂、吉利买下沃尔沃,都是一接手就换团队、换系统,把关键权限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安世这事算是给所有中国企业提了醒:买公司可不是买股票,钥匙得自己攥着。 中国区的硬气,背后是实打实的产能底气。 荷兰以为抢了股权就占了便宜,没想到中国商务部10月4日直接下了出口管制令:安世中国造的成品组件,一律不准出口。 这一下直接打在了欧洲车企的七寸上。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10月16日急着发声明,说车企手里的安世芯片库存顶多撑几周,找新供应商认证得花好几个月,再断供生产线就得停摆。 有消息说,大众狼堡工厂已经停了两条新能源车生产线,一天损失就超千万欧元。 更关键的是,中国的反制不止一步。 荷兰的国宝级企业ASML最近也犯了愁,因为中国收紧了稀土相关技术的出口管制,而ASML造光刻机离不开中国的高性能磁体技术。 这下荷兰彻底陷入两难:硬扛着吧,欧洲车企天天施压,自家ASML也受影响,妥协吧,又没法跟美国交代。 10月17日荷兰经济部放话想磋商,可中方态度很明确:先纠正错误再说。 如今东莞工厂的路灯还亮着,蹲守的贸易商少了些,但产业链的震动还在持续。 安世中国区已经开始测试国内的原材料供应商,闻泰在上海临港的12英寸晶圆厂也在加紧升级,新一代MOS产品性能都赶上国际水平了。 这场博弈让所有人看清一个道理:全球化时代,企业的控制权从来不是靠股权证书说了算,而是攥在产能、技术和本土供应链手里。 荷兰抢了个“空壳”,却丢了实际的产能支撑;中国区守住了工厂,就握住了博弈的主动权。 安世的故事,终究成了中国企业海外收购的一堂“控制权必修课”。 比起在股权协议上签字,更重要的是把产能扎根本土、把技术握在手里、把权限收归己有。 毕竟在产业链的棋局里,能实际生产、保障供应的“实招”,永远比握着股权却无话语权的“虚棋”管用。 而这堂必修课,不仅中国企业要学,那些试图用行政手段打破商业规则的国家,或许更该好好琢磨。 信息来源:财联社2025-10-20发布:安世半导体管理权博弈持续!中国区严正回应 每日经济新闻2025-10-19发布:实探风波中的安世半导体东莞工厂:原材料告急、已限制出货、员工将“上四休三” 中新经纬2025-10-20发布:安世中国:生产经营如常,不允许外部力量影响公司运营
荷兰冻结安世半导体资产后,中国禁止出口安世中国生产的部件和组件。这就意味着荷兰安
【12评论】【10点赞】
清风
独立运营!绝绝子!坚决支持[赞][赞][赞][赞][赞]
用户10xxx76
联合利华危害国家安全罚款五千亿美元没收全部在华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