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滴滴宣布了。 看了下滴滴自动驾驶的新规划,挺有意思。他们说要分三个五年计划推进,2026年底前要在国内几个区域推出接近有人驾驶体验的Robotaxi服务,而且用户付的钱能覆盖车辆硬件、运维、保险和充电成本。这目标不是空口说的——第一个五年(2016-2021)已经啃下L4级自动驾驶的核心技术,现在第二个五年(2022-2026)正加速落地,上周刚拿了20亿D轮融资,北京、广州国资和广汽都投了,钱全砸在AI研发和技术落地。 现在滴滴在11个城市有3000多辆测试车,跑了8000万公里,北京、广州的全无人测试连早晚高峰、雨天都能应对。对比百度萝卜快跑的16城覆盖和1400万次出行,滴滴的优势挺明显:日均3710万的出行订单,用户叫车时可能就匹配到无人车,不用学新操作;和广汽合作的新车硬件成本降了74%,这才有底气说覆盖成本。再加上上海、广州等五城已经取消安全员随车,政策也在铺路。 作为关注自动驾驶好几年的人,我觉得2026年的目标大概率能成,但“接近有人驾驶”得看细节,比如复杂路口怎么处理、临时路况怎么应对。滴滴的优势在场景和数据,但Robotaxi最后拼的还是规模化后的稳定性和成本控制。能跑通成本模型的玩家才能留在牌桌,要是真成了,咱们以后打车可能真要多一个“无人车”选项了。
一觉醒来,买电车的和卖电车的都哭了,不是电车不安全,而是央视刚发布一则新
【55评论】【3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