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演义误导,正史里魏延和姜维的实力根本不在一个级别,从实打实的战绩、对蜀汉的价值来看,两人差距远不止一星半点。 先看魏延,他刚投靠刘备就被委以重任 —— 刘备选汉中太守时,直接跳过张飞,把这个关键职位给了他。魏延在任十五年,靠着 “实兵诸围” 战术,把秦岭防线打造成铜墙铁壁,汉中寸土未失。后来曹真四路伐蜀,他绕后突袭羌人缴获战马,还反手打崩张郃的精锐;阳溪之战更是以少胜多,击败连诸葛亮都头疼的郭淮,实打实的硬仗战绩摆在这里。 再看姜维,他接手汉中后,直接推翻了魏延的防御体系,改成 “敛兵聚谷” 的策略。结果钟会大军一来,汉中大门直接敞开,就像拆了自家防盗门硬要和敌人赌,没多久就丢了这块战略要地 —— 对比魏延守了十五年的稳固,差距一目了然。 军事思路上两人也天差地别。魏延务实,打仗只看实效:打不赢就守,打赢就乘胜追击,还曾提出 “子午谷奇谋”,搁现在看仍有可行性,若当时被采纳,说不定能改写三国历史,可惜诸葛亮没完全信任他,总把他当 “莽夫”。 姜维则偏务虚,虽得诸葛亮真传却只学了皮毛。九伐中原听着威风,实则把蜀汉家底快耗空了 —— 明明蜀汉国力远不如曹魏,他却执着于频繁北伐,穷兵黩武的政策,也成了蜀汉最先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说到底,魏延是懂蜀汉实际处境的实干家,他的战略贴合国力;姜维虽忠心,却因盲目创新、不顾现实,败光了前辈积累的优势。这种差距不只是能力,更是对局势的判断和务实的思维。 大家觉得,若蜀汉一直沿用魏延的防御策略,会不会延缓灭亡的时间?姜维的北伐,真的只是战略失误吗?
魏延守汉中是在蜀汉鼎盛时期,要兵有兵要钱有钱,姜维时期蜀汉已经江河日下了,不可能在沿用以前的政策了,此一时彼一时
当时的情况当然魏延的策略才最可行,姜维学成于诸葛亮,而诸葛亮六出祁山都无功而返,姜维的九伐中原更不可能有成功,师傅都束手无策,徒弟的条件更差,就更不可能有一丝的机会。
不管是魏延,姜维,诸葛亮都改变不了历史。三人共同点都是不姓刘,所以没有会听他们,他们唯一办法就是打,但是魏蜀实力差距太远了。 如果当初曹丕刚登位时,刘备给孙权许以三公之位,并对魏国汉室氏族予以承诺,这样瓦解曹氏集团的实力,一举恢复汉室,还是有一点可能。只是刘备心眼小,想等山阳公死了再谋大事,然后逆袭为皇帝.....
暗影中的叹息
魏延在任汉中太守从219年-226年(或227年),也就七八年时间,后面汉中由诸葛接管主导北伐,魏延在任汉中太守期间从未发生战事,曹魏当时忙着和东吴打仗,小编这些地摊吹把魏延吹的天花乱坠,到头来魏延传一看也就一个阳溪之战的战绩,还是和吴懿一起干的。什么错守诸围没有大量的兵力在手根本玩不转,王平手上三万兵也只能布兵百里靠虚张声势拖住曹真,根本没办法硬抗
暗影中的叹息 回复 10-20 18:55
魏延就任汉中太守时打过什么仗?你这么懂你拿出证明来,不懂别装懂
流水无声 回复 暗影中的叹息 10-20 20:34
当汉中太守没打过仗就代表人家不会打仗?
我家住在松花江上
姜维有洮水之战的战绩可查,含金量实打实的,魏延的军事水平在哪?杀了王双算一个吧,其他都是靠后人推测出来的,也可能是我不知道吧
用户16xxx29 回复 10-20 20:27
以少胜多,大败郭淮算不算
我家住在松花江上 回复 用户16xxx29 10-20 22:56
好像有这么一回事,但是这场战斗双方兵力,斩获多少我不是很了解
大少
你个自以为聪明的傻逼看似批姜维实则贬诸葛。。。诸葛亮的文功武略历史自有评论我不跟你多辩。我只想说:一般批评刘备和诸葛的人,绝对是不忠不义之人
随了谁的意 回复 10-19 13:53
我很少点赞,你这说法我必须点个赞[点赞]
用户10xxx22
诸曷亮六次北伐沒战略没战术就是瞎子都能看到的固定不变的路线,单一的战术能不败吗?只能杀马速推脱责任,就箕马速守住了街亭又能北伐胜利占领中原消灭曹魏吗?不知诸曷亮毫无目地的北伐是为了什么?只能是耗空蜀国本来就弱小的国力
绝处逢生 回复 10-20 01:19
你就是那个马后炮吗?
用户11xxx04 回复 10-19 23:42
真蠢!阵地战拼的是国力,蜀国拼的起?
用户11xxx51
刘备是明白人,魏延用的准。
用户77xxx08 回复 10-20 17:19
跳过张飞是因为这货有丢失徐州的先例,当然他二哥比他更糟,把蜀汉的半个家底都丢了,黄忠太老,马超降将不可信,算下来只有魏延可用了,能力也不差,就他了
亚得
魏延只是被诸葛亮打压着,其聪明才智连司马三父子以及都不能比的
用户16xxx29 回复 10-20 20:25
事实上诸葛亮很倚重魏延,攻城略地都是带着魏延的,就算诸葛亮死之前,也是对部下说不需要管魏延的队伍,魏延属于嫡系派,和是蜀派斗争中失败了,带了谋反的帽子而已
kevin 回复 用户16xxx29 10-21 01:02
赞同。诸葛亮一直是保护魏延的,魏延属于情商不高,根基不深(不属于蜀汉三派任何一派的代表人物),但是良将类型。诸葛亮死后,魏延死于文官集团的陷害
千泉
诸葛亮比用计数一数二,比看人用人,实在不咋地
放牛娃 回复 10-20 09:39
荆州
用户10xxx44
三国的乱世出了不少人才,三国演义又把这些人进行了放大,特别是刘备手下的人都被放大到无边的地步。
天道酬勤
诸葛亮,姜维,魏延时期蜀国国力哀落,人才凋零没有像张飞关羽赵云式的猛将,诸葛亮多谋少智,子午谷奇谋是唯一的破局,
石头
子午谷奇谋后世有人用5万人的生命做出了证明 错错错
彼岸花开 回复 10-19 22:03
史书上记了一千多年,和初次提出,还是有差别的
智能推广 回复 彼岸花开 10-20 00:49
别一千多年了,2年后人家曹真也走中午谷伐蜀了
用户70xxx66
反正我小时候看小人书,姜维比魏延可是帅多了,这个角度清奇不?
骑猪闯天下
能力强的人总有一个倔脾气,魏延也是一样,论军事能力确实强于诸葛先生和姜维,子午谷奇谋确实厉害,也只有第一个提出的能成功,但五千攻下长安以后能守得住吗,你觉得诸葛先生的主力部队能打得到长安,
随了谁的意 回复 10-20 18:41
你这何必还要硬扛喃?!人家曹真大嘟嘟是败给谁了麽?曹真用铁一般事实证明了,此路不通!这和谁第一提出来的有啥关系?!
刘建波 回复 10-20 16:55
韩信!
一等毅勇侯
子午谷奇谋就别吹了吧
用户71xxx92
现在不知道为什么冒出一帮魏延吹,历史上,魏延一武夫,没任何朋友,不是诸葛亮护着,早被别人玩死了。
刘建波 回复 10-20 16:53
魏延还是不错的,对汉室忠心耿耿,守北线多年也没出什么事,功勋劳卓!
老兵
诸葛亮长于内务,军事上并不是顶流 ,姜维更次之。
liangml
姜维虽然不能和诸葛武侯比,但也不是魏延能比的。一为帅,一个将。时期不同,目标不一样,采取的方针不同吧了。
完美城市
没有诸葛亮,就没有三国,曹老板早就一统了,就没司马懿什么事,就没有晋,也不会有什么五胡乱华,所有三国最大的罪人就是诸葛亮!
小书蟲注定一生孤独的猪
哎 姜维九伐中原 不得已 是自存之道 不伐了也要去沓中
李灏~岳嵬
正史,还投靠。魏延是刘备的部曲。你快乐死我了,小编
简单幸福
小编你已经说明了,魏延战略贴合国力;姜维虽忠心,却因盲目九出祁山葬送了蜀国!
雨打风吹去
所以他被杀了,和现在企业的做法如出一辙啊,有能力,有个性,不善沟通,一旦稳定了,第一个拿你开刀。
许诺
只能说此一时彼一时
冥月松间照清泉尸上流
晋朝的锅也甩给诸葛?你姓司马吗?
青俊
作者又开始胡说八道了[哭笑不得],诸葛亮在的时候都是往外打,需要你防守个屁。
尘埃
吹子午谷奇谋的后世不是有人实践过了吗?结果如何?
用户95xxx95
子午谷的可行性是建立在司马懿看不出来的前提下,可现实呢?谁敢赌司马老贼看不出来?[得瑟]
用户14xxx53 回复 10-19 23:15
还司马懿了,别人当时在宛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魏延提出来的时候曹魏统帅是曹真,而且曹魏对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毫无准备,本来就是突袭。
用户14xxx53 回复 10-19 23:19
你是看三国演义中毒了吧!连当时谁在和诸葛亮对垒都不知道,诸葛亮前面几次都是和曹真打的,司马懿是曹真死后才掌的权。
旺旺先生
诸葛亮之所以被历史追捧是因为他的忠心而不是他的才智,很多都是后来人杜撰的思谋。
岳阳虎派
历史没有如果。
好哇 哈哈
铩羽而归
cy
虽得诸葛亮真传却仅学了个皮毛,懂的人举手
九灵元真
子午奇谋用过,最好的是无功而返。
好哇 哈哈
老不读三国📕,少不看水浒。
用户34xxx53
诸葛亮确实是有的,《前后出师表》读过,无非一介文臣,被小说《三国演义》神化了,其实最厉害的是罗贯中,杜撰了那么的智谋、奇计,让后来军事家借用!
静水流深
谁叫姜维有一个老师,而且这个老师第一次见魏延就反感,带成见了。在大佬的成见下还能达到如此高度,可见战功累累是必定的。
幸福他如随影形
姜维手上兵太少,北伐最多一次也就1.1万人,再加上蜀汉对他的打压,能在汉中有这样的部署已经不错了,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镇倭大将军
就事论事,诸公以为谁该为魏延之死负责呀???
风信子
子午谷奇谋,千年之后高闯王用了一次,结果孙传庭在另一侧张网而待!数万人马结果仅李自成等20多人侥幸逃脱!
用户10xxx43
一、《三国演义》对诸葛亮的夸大与神化 《三国演义》作为古典小说,为增强故事性与传奇性,将诸葛亮塑造为“无所不能的智慧化身”,其中许多情节均为艺术加工或虚构: 虚构情节:“借东风”“草船借箭”“空城计”“七擒孟获”等均为小说演绎。例如,“空城计”正史无记载,可能是后人附会;“七擒孟获”《三国志》仅提“南征”,具体细节存疑。 神化形象:小说中诸葛亮被描绘为“能掐会算的半仙”,如“夜观天象预知周瑜之死”“祈求苍天延长生命”等,这些均超出史实。 角色错位:历史上诸葛亮早期并未参与前线作战(如赤壁之战的“舌战群儒”“借东风”均为虚构),其主要职责是留守后方治理民政,而非前线指挥。
布和世遗
一个几乎占据整个中原,一个蜗居巴蜀,你跟曹魏拼稳步发展?
用户16xxx01
不管谁主政西蜀, 他都要姓汉。如果姓蜀,就失去政权的合法性。
流水无声
你仔细读懂再回复。没有对比性,那还讨论什么?不把每个方面拿出来对比?我什么时候说不认?你说的都一样那还比什么?就是不一样才有可比性?这都不懂?真幽默
赵献华
猪葛亮军事本就一水货,怎么教出一高手。
用户10xxx77
胃炎要吃马丁铃
好哇 哈哈
三国之智,须用心去悟。为什么诸葛亮明知伐魏无胜算还要去打,因为1.伐是主动,不伐是被动。不主动打,只有等魏来打,那时战火就烧在了蜀的土地上。2·伐魏可以使蜀中几派凝为一体,减少内斗。
用户12xxx79
有道理!
方寸之间
蜀汉失去荆州,不得已以攻代守,换来几十年的国运。已经很不错了。
汲暗
本来诸葛亮六出祁山就是屡战屡败,所以正史上魏延不服诸葛亮是理所当然的
对面有条胡搅蛮缠的傻狗
回頭看看你自個說的話,你的意思不就是說除了兵就是將的能力問題嗎?等我把話攤開了,你這是又不認了?如果你認可我說的,那你拿魏延和姜維對比有什麼意義?他倆起點不一樣,社會背景不一樣,帶的兵不一樣,後面支撐他們的利益集團不一樣,兩者位置不一樣,關注的側重點也不一樣,有什麼可比性?
用户10xxx86
别吹牛了,魏延比诸葛亮厉害的话早就想法取而代之了
仲达
姜维的风评优于魏延。大汉最后一位大将军,让后主忍耐,他有一计可使社稷幽而复明。最后失败了,也不失蜀汉最后的浪漫。魏延只不过是郁郁不得志的乱臣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