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拉尼抵达莫斯科,享受红毯待遇,晚点到克宫见普京 当地时间15日,叙利亚临时总统沙拉(朱拉尼)抵达莫斯科,即将开始对俄罗斯的正式访问。从照片看,虽然俄叙两国关系略有龃龉,但俄罗斯仍然按照外交礼节,在飞机舷梯上铺了红毯。不过目前还不知道机场是否布置了仪仗队,鉴于朱拉尼只是临时总统,算没有仪仗队迎接,也不算是被怠慢。 俄罗斯给朱拉尼铺红毯,又未必安排仪仗队,本质就是利益算计下的精准外交礼仪,既给足叙利亚新政权面子,又守住自身的分寸,毕竟双方的关系从来不是靠交情维系,而是靠中东战略利益绑在一起的。 这红毯看着鲜艳,本质是给叙利亚这个“地缘棋子”的尊重,不是给朱拉尼个人的殊荣。要知道,俄罗斯在叙利亚有塔尔图斯海军基地和赫迈米姆空军基地,这两个基地是俄罗斯在地中海仅存的军事支点,也是它制衡美欧、威慑中东的核心抓手。 就算俄叙两国因为朱拉尼曾与阿萨德政权、俄军有过血海深仇而心存龃龉,俄罗斯也很清楚,叙利亚乱局里不能没有说话管用的“代理人”,朱拉尼就算是临时总统,也是当前叙利亚最需要被“稳住”的角色。 至于仪仗队的事,没安排也不算怠慢,这背后其实是俄罗斯仪仗司礼的铁规矩。负责迎送外国贵宾的莫斯科卫戍区第154独立警卫团仪仗营,只对正式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级别的人物走正步。 这个营从1944年成立以来,接待的首位贵宾是丘吉尔,后来还参与过三万五千多场重大活动,红场阅兵的护旗方阵也出自这里,挑选队员要过身体、政治、队列三重关,身高还得在182厘米以上。 朱拉尼的“临时总统”身份,显然够不上这个级别,毕竟临时政权还没完全获得国际社会普遍承认,俄罗斯按“非国家元首”标准接待,本来就符合惯例。 就像当年接待一些过渡政权代表,俄方也常常用红毯体现礼节,用仪仗队级别区分规格,这就是外交里的“精准控场”。 朱拉尼心里比谁都清楚,这趟莫斯科之行不是来“走亲戚”的,是来“求支援”的,所以他宁可顶着“向昔日对手低头”的骂名,也要坚持赴约。 要知道,他本来是来参加俄罗斯-阿拉伯峰会的,结果峰会因为加沙停火谈判推迟了,其他阿拉伯国家都爽约不来了,就他硬着头皮过来了。 这背后全是叙利亚的烂摊子在逼他,比如7月苏韦达省的族群冲突刚结束,德鲁兹社区和贝都因部落打了整整一周,死了65人、伤了200人,连大马士革的高速公路都被堵了,最后靠停火协议才勉强压下去。 以色列也没闲着,一会儿空袭大马士革总参谋部,一会儿派地面部队进叙利亚南部审讯嫌疑人,朱拉尼想找美西方撑腰,可美国只跟他谈停火,欧洲连援助都不敢给,说白了就是没人拿他当回事。 走投无路之下,俄罗斯成了他唯一的救命稻草,毕竟只有俄军能制衡以色列,只有俄罗斯愿意帮着搞战后重建。 所以朱拉尼一上来就递了“投名状”,他主动提出来要和俄罗斯讨论两大军事基地的存续问题,还邀请俄军宪兵部队回到叙利亚边境巡逻,专门应对以色列的干涉。 这等于是把叙利亚的国防大门向俄罗斯敞开,要知道塔尔图斯基地是俄罗斯海军唯一的海外支点,赫迈米姆基地能辐射整个中东,朱拉尼这步棋,就是用战略利益换生存空间。 当然他也没忘了“提条件”,想让普京把前总统阿萨德交出来,还说叙利亚法院已经发了通缉令。但这条件更像个“姿态”,他心里明白普京不可能真交人,毕竟阿萨德是俄罗斯花了政治资本保下来的,交出去等于砸了自己的信誉,以后谁还敢跟俄罗斯结盟啊? 朱拉尼要的只是“向西方示好”的由头,毕竟清算阿萨德能帮他争取美欧的好感,这是典型的“两边讨巧”。 俄罗斯这边也打得一手好算盘,给红毯是“给面子”,不谈阿萨德是“守底线”,谈基地和重建才是“抓实惠”。 普京在会谈里特意强调“要以叙利亚人民的利益为先”,还提了议会选举能加强政治合作,这话听着挺官方,其实是在敲打朱拉尼,想拿援助没问题,但得稳住国内局势,不能再出苏韦达那样的乱子,更不能倒向西方。 对俄罗斯来说,只要叙利亚不变成美欧的势力范围,塔尔图斯和赫迈米姆基地能保住,就算朱拉尼不提阿萨德的事,也有的谈。毕竟在中东的博弈里,叙利亚是俄罗斯对抗美以联盟的重要棋子,丢了叙利亚,俄罗斯在地中海的影响力就得打对折。 朱拉尼其实还有更深的心思,他下了飞机就提中国,说要和中俄建立战略关系,还说这不会影响和美西方的关系。 这招叫“多边平衡”,他知道俄罗斯的援助不够撑起整个重建,而中国在中东搞基建向来“不附加政治条件”,提中国既能给俄罗斯施压,暗示“我不是非你不可”,又能给自己留条后路,毕竟中国的贷款和工程队才是叙利亚重建真正需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