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这场较量,全世界都在看热闹,赌谁先扛不住,现在的情况很简单:中国工厂能造东西

阿智通鉴 2025-10-13 17:55:17

中美这场较量,全世界都在看热闹,赌谁先扛不住,现在的情况很简单:中国工厂能造东西,美国印钞票买东西,但美国拿着钱买不到中国货,中国造的东西又换不成美元。   10月8日美国商务部更新的那批“拉黑名单”就是最明显的例子,一下子加了140家中企进去,挑的全是芯片制造、设备生产这些核心领域的玩家,连AI设备离不开的高带宽内存芯片都给纳入了管制,摆明了想卡住中国的技术脖子。   可美国没算到的是,卡别人脖子的同时,自己的脖子也被勒住了——这世上能把这些精密芯片做成白菜价、还能保证稳定供应的,目前也就中国有这产能。   美国这边刚把管制令落地,硅谷的科技公司就先慌了神。要知道他们的服务器、智能设备里装的那些基础芯片,80%都来自中国代工厂,现在突然断供,要么得花几倍价钱找韩国、台湾地区的厂商,要么就得看着订单堆成山没法交货。   更头疼的是民生领域,美国超市里的小家电、节日装饰品,甚至汽车上的电子配件,十件里有七件印着“中国制造”,中国工厂稍微收紧供应,美国零售商就得涨价,老百姓怨声载道,这通胀本来就压不住,这下更成了火上浇油。   关键是美国手里的美元现在有点“失灵”了。过去他们印点钞票就能换走全世界的好东西,可现在中国不吃这一套了。就说稀土吧,美国F-35战斗机的发动机里离不开稀土永磁材料,而中国控制着全球90%以上的稀土加工产能,之前美国想靠美元大量采购,结果中国直接出台了稀土出口管制,不是给钱就能买,得符合用途审核,急得美国国防部到处找替代来源,可建个加工厂至少要五年,远水解不了近渴。   更让美国窝火的是农产品的处境。2024年数据摆在那儿,美国一半以上的大豆、近三成的棉花都要卖到中国,这些都是实打实的硬通货,能换回来真金白银的商品。   可现在中国开始用人民币和巴西、阿根廷买大豆,美国农场主手里的大豆堆成山,美元倒是收了不少,却换不来急需的农业设备和化肥——那些设备里的精密零件,恰好就在美国对华管制的清单里。   中国这边也在应对“换不成美元”的难题,只是路子走得更扎实。东南亚的服装厂要采购中国的纺织机械,以前都得先换成美元结算,现在直接用人民币付钱,中国企业拿着人民币又能去买当地的橡胶、棕榈油,压根不用经过美元这道手。   去年中国和东盟的贸易里,本币结算占比已经涨到了35%,尤其是电机电气设备这些中国优势产品,几乎成了人民币结算的“硬通货”。   美国不是没试过用金融手段施压,比如威胁把中企踢出SWIFT系统,可中国早有准备,推出了自己的跨境支付系统,俄罗斯买中国的导弹护卫舰、沙特买石油开采设备,都通过这个系统用人民币结算。   更妙的是,中国还把这些“无法兑换美元”的商品变成了投资筹码,比如帮非洲国家建电站,用电站未来的电费抵消设备款,既卖了货又拓了市场,比拿一堆可能贬值的美元划算多了。   现在全世界都看明白了,美国这套“印钱买货”的玩法,得建立在“别人愿意卖、还愿意要美元”的基础上。可中国偏偏不吃这一套:你要卡技术,我就把中低端产能做扎实,让你日常生活离不开;你要限制美元结算,我就用本币找新买家,反正我的货质量好、价格公道,有的是国家愿意合作。   反观美国,工厂早就搬到国外了,印再多美元也造不出急需的芯片和日用品,手里的绿纸越来越像废纸,想换中国货还得看中国脸色。   这场较量说白了就是“实物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对撞。中国工厂的流水线每天都在产出实实在在的商品,这是底气;美国印钞机转得再快,印出来的也只是信用符号。   现在美国拿着美元买不到中国的核心产品,中国的商品绕开美元照样能卖遍全球,曾经的“美元霸权”和“技术优势”正在慢慢失效。那些看热闹的国家心里都有本账,谁能提供稳定的商品,谁的货币就靠谱,谁的话就管用——这可不是靠印钱就能扛下来的。

0 阅读:2779

评论列表

青山绿水

青山绿水

4
2025-10-14 06:08

但愿这次有始有终,打痛美国才可收兵!

放弃我是你的错

放弃我是你的错

3
2025-10-14 07:53

直接干到它破产,不然决不收兵

猜你喜欢

阿智通鉴

阿智通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