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仓临死前给好友段翔九留下了一句遗言:“永康街13巷七号段翔九兄鉴:弟已被判死刑,请转知家属,死后即用火葬。陈宝仓绝笔六月十日。” 1950年6月10日那天,陈宝仓、吴石、朱枫、聂曦四人从容赴死!陈宝仓在香港的妻子师文通。 这封只有35个字的绝笔信,成了陈宝仓与世界的最后告别。写下它几小时后,这位身经百战的将军在台北马场町刑场英勇就义。 “独眼将军”的转身:抗日战场上炸瞎右眼、全身两百多处伤的硬汉,却在武汉防务期间接触周恩来等共产党人后,内心悄然转向。他支持中共刊物,编写《游击战规范》送往延安,从国军将领蜕变为信仰坚定的潜伏者。 骨肉分离的决绝:1949年深秋,陈宝仓目睹军车押送犯人的场景,果断策划家人撤离。他自导“家庭不和”戏码,让妻女赴港。儿子陈君亮凭“差甲证”离台前,他叮嘱“要好好学习,将来要做一个有用的人”。这一别,竟是永诀。 忠魂不屈的尊严:被捕后,国民党用“狡狯”、“镇定”形容他,称其“最难审”。酷刑之下,他“坚不吐实,没有招供一人一事”。就连遗言也只谈火葬,未提敌人半字,这份冷静是对信仰最坚定的守护。 跨越海峡的归途:陈宝仓就义后,友人冒险领回遗体火化。女儿同学殷晓霞扔掉行李,将骨灰盒绑在身上,趁夜潜水私渡登岸。当骨灰盒送到香港时,里面的骨灰还是湿的。 2013年,北京西山无名英雄纪念广场落成,墙上刻着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等846个烈士英名。那些留白的位置,仿佛在等待更多无名英雄回家。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沉默的荣耀》里和吴石一起处决的陈宝仓,在被捕前的3个月做了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
【2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