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章含之因病抢救无效去世,正当女儿准备将母亲与乔冠华合葬在一起时,护士却走到了她的面前,对她说:“你母亲临终留下的遗言,不与乔冠华先生合葬在一起,而是带着他的一缕头发,与父亲合葬!”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08年1月26日,北京朝阳医院的病房里,73岁的章含之走完了她传奇而复杂的一生,女儿洪晃强忍悲痛处理母亲的后事,按照常理,她本打算将母亲的骨灰与乔冠华合葬。 毕竟这25年来,母亲独守空房,笔耕不辍地写下一本本回忆录,字里行间都是对亡夫的思念,家中到处挂着乔冠华的照片,那两缕珍藏多年的头发更是母亲心中最柔软的牵挂。 就在洪晃准备启程前往上海安排合葬事宜时,一位照顾母亲多年的护士长神色凝重地拦住了她,护士长传达了章含之生前清醒时留下的遗言:不要与乔冠华合葬,只带着他的头发,回到养父章士钊身边。 这个决定如同一记重锤,让洪晃完全愣住了,她无法理解,为什么守了25年寡的母亲,最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要理解这个决定,得从章含之坎坷的人生说起,1935年,她作为私生女降生在上海滩,生母谈雪卿是有名的社交名媛,生父陈度是军阀之子。 这段不被承认的关系让襁褓中的她险些被送给黄包车夫,幸运的是,著名律师章士钊出于善心将她收养,给了她章家千金的身份。 可这份幸运背后藏着更深的孤独,养母奚夫人对她始终冷淡,养父忙于公务鲜少回家,她的童年多数时候只有保姆相伴。 1941年养父纳妾后,家里的气氛更加疏离,尽管物质生活无忧,精神上的空虚却如影随形。 直到大学时期,一个陌生人拿着照片找上门来,告诉她真实身世,那种被欺骗和被抛弃的感觉彻底压垮了她与养父之间本就脆弱的关系,她搬出了章家,父女关系降至冰点。 1963年,在养父引荐下,章含之成为毛主席的英语教师,这段经历为她打开了通往外交界的大门。 1971年进入外交部后,她遇见了比自己大22岁的乔冠华,那时他刚刚痛失爱妻龚澎,整个人笼罩在丧妻之痛中,两人最初的接触并不愉快,章含之甚至因为工作失误被他严厉批评到想辞职。 转机发生在1972年的巴基斯坦之行,一个深夜,章含之看见乔冠华独自坐在办公室里,那种孤寂深深触动了她,她默默陪伴在侧,两颗孤独的心渐渐靠近。 1973年,刚办完离婚手续的章含之接到了乔冠华用英文打来的求婚电话,面对22岁的年龄差距和外界的非议,她犹豫过,但乔冠华那句"若为真情,何惧人言"最终让她下定决心。 这段婚姻付出的代价超乎想象,乔冠华的子女激烈反对,他为了新婚妻子换了家门锁,赶走了成年的孩子们,父子关系彻底破裂。 章含之则放弃了即将到手的驻加拿大大使职位,那本该让她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女大使,她选择回归家庭,全心照顾年长的丈夫。 十年婚姻虽短却深刻,1983年中秋夜,身患肺癌的乔冠华用尽最后力气说出"十年"二字,章含之泪流满面地回应"这十年,我不苦",第二天他便离世了,留下她一个人面对漫长的余生。 此后的25年里,章含之没有再嫁,她整理丈夫的遗作,撰写回忆录,甚至同意让乔冠华与前妻龚澎合葬。 所有人都以为,她身后必然会选择陪伴丈夫,但时间是最好的老师,随着年岁增长,她开始重新审视与养父的关系,那些年轻时的怨恨逐渐被理解和感恩取代。 她意识到,章士钊给予的不仅是一个名分,更是教育、视野和整个人生的可能性,而当年因身世问题与他决裂,如今想来满是愧疚。 护士长说,章含之生前反复提到,她不希望死后还要承受世间的纷扰,乔冠华的家人从未接纳过她,如果强行合葬,恐怕连身后都不得安宁,她欠养父太多,这个选择既是对养育之恩的回报,也是给自己复杂人生的一个交代。 洪晃最终遵从了母亲的遗愿,将骨灰运往上海青浦福寿园,与章士钊合葬,骨灰盒里放着那两缕珍藏了25年的头发,墓碑隔着一条河,远远遥望着园内乔冠华的雕像。 这种安排看似矛盾,实则是章含之留给世人的答案:她用一生爱过两个男人,一个给了她身份和未来,一个给了她十年刻骨铭心的爱情,她无法舍弃任何一方,便以这种方式守护着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份情感。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网易新闻——《章含之回忆:与乔冠华在一起的最后五年》
吴石的身后恩人——当年的小委员长陈诚陈诚为保护吴石子女,特意在吴石被杀害后
【30评论】【5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