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太:“ 1999年马云第一次到我家,找我投资,我看了他一眼,就觉得这个人面相十分奇特,但是聊了一晚上,这个人迟迟不肯开口,让我很疑惑。”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99年的一个下午,向太家的客厅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朋友打来电话说要介绍一个年轻创业者过来聊聊,向太夫妇也没多想就答应了。 门铃响起,进来的是个瘦小的年轻人,身上那件条纹衬衫洗得都有些褪色了,手里还拎着个看起来用了很久的保温杯,向太打量着他,心里第一个念头就是:这人长得可真特别。 在香港做生意的人都讲究看相,向太身边也有不少风水师朋友,按照传统说法,做大生意的人应该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可眼前这个叫马云的年轻人,高高的颧骨、深陷的眼窝、棱角分明的下巴,怎么看都不像是能发财的面相。 向华强当时还开玩笑说,这哥们看着更像是刚从写字楼加完班出来的程序员,坐下来之后,马云就开始讲他的计划,什么互联网改变世界、电子商务、全球贸易平台,一堆向太从来没听过的新词往外冒。 那个年代香港人对电脑的认识,顶多就是能发发邮件、看看新闻,马云说的这些东西听起来就像科幻小说一样不着边际,向华强实在忍不住问了一句:网上买东西,东西都看不见摸不着的,谁会相信啊? 马云眼睛一亮,说正因为现在没人信,所以才是最大的机会,这一聊就是四个多小时,从下午三点一直到晚上七点,向太让佣人准备了晚饭,桌上摆着鲍鱼鱼翅,可马云基本没怎么动筷子,还在那里不停地说着他的阿里巴巴要怎么帮助小企业做生意。 向太心里越来越纳闷,因为从头到尾这个年轻人就没提过一个“钱”字,按照常理,创业者来找投资,不是应该先说需要多少资金吗?可马云好像压根不着急谈这个,只顾着描绘他的宏伟蓝图。 向太后来琢磨,可能是马云觉得他们完全听不懂互联网是什么,所以才不好意思张口要钱,其实如果当时马云真开口说需要五百万港币或者几百万美金,向太大概率会投的。 一来是给朋友面子,二来这个年轻人虽然长相奇特,眼神里那股认真劲确实让人印象深刻,在向太看来,就算亏了也就当是投资一部小成本电影,赔了就赔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那次会面之后双方就再没联系,向太也没把这事太放在心上,毕竟她见过太多创业者了,成功的总是少数,直到2002年,她在报纸上看到马云拿到了一笔巨额投资的消息,才想起来就是当年那个“火星人”。 投资人是日本的孙正义,据说马云只用了六分钟就拿到了两千万美元,因为孙正义当时正在中国找下一个雅虎,马云的项目刚好撞到了他的战略布局上。 向太看到这消息心里还有点庆幸,因为紧接着互联网泡沫就破裂了,无数公司倒闭破产,她跟向华强说,幸好当年没投,要不然这钱可能就打水漂了,在2002年那个时间点,这个判断看起来完全正确。 日子一天天过去,向太渐渐发现身边开始有人在网上买东西了,先是年轻人,后来连她的朋友也开始尝试,淘宝、支付宝这些名字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新闻里,向太这才意识到,当年马云说的那些“天方夜谭”,正在一点点变成现实。 有一次参加商业活动,有人跟向太开玩笑说,要是当年投了马云,现在不知道要赚多少倍,向太听了只是笑笑,她想的不是钱的问题,而是自己错过了什么。 这么多年在商场打拼,她一直相信经验和直觉,相信面相和风水,可马云的经历告诉她,真正能改变世界的人,靠的不是这些传统智慧,而是敢想别人不敢想的、敢做别人不敢做的那股劲。 后来向太在投资和看人方面都有了新的想法,她还是会看面相,但不再把它当成唯一标准,就像她看儿媳郭碧婷,会欣赏她的福相,但更看重的是这个女孩的努力和坚持。 她明白了一个道理,再好的面相,如果不努力也没用;再普通的长相,只要有本事照样能成功,多年以后,向太在接受采访时说起这段往事,她坦承那是自己这辈子最“眼拙”的一次。 不是运气不好,而是当时的认知水平不够,用拍电影的思维去理解互联网,用传统生意的逻辑去评估未来产业,那个下午坐在她家客厅里,拿着旧保温杯讲互联网故事的瘦小年轻人,用自己的经历给她上了宝贵的一课:永远不要用昨天的眼光,去看明天的事情。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中华网——向太说第一次见马云像外星人,聊互联网滔滔不绝却曾开口要钱
仔细扒了扒马云这个人,发现一个玄学准得简直可怕。看马云近期照片,那模样变
【3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