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清风正气激荡复兴征程【守干净之德,尽干事之能】“戎马一生经百战,斩关夺隘向应闻

军号大讲堂 2025-10-12 13:19:56

让清风正气激荡复兴征程【守干净之德,尽干事之能】“戎马一生经百战,斩关夺隘向应闻。英才天妒身竭瘁,彪炳千秋册立勋。”

  走进大连关向应纪念馆,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毛泽东同志题写的挽词:“忠心耿耿,为党为国,向应同志不死。”关向应同志是我党我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和优秀指挥员,抗战时期任八路军120师政委。他44岁的人生,事业至上,光华璀璨。朱德同志称他是“模范的共产党员,终身为革命奋斗,百折不屈,死而后已”。

  长期的戎马生涯,艰苦的战争生活和紧张繁重的工作,让关向应积劳成疾,但他始终以惊人的毅力坚持工作。1940年底,在毛泽东的要求下,他离开战斗一线赴延安治疗,病情稍有好转便毅然回到前线。在同病魔斗争中,关向应充满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心系党的事业:“母亲留恋她的儿子,农民留恋他的土地,革命者留恋革命事业。正因为这样,所以如果稀里糊涂地死了,没有办完的事业来不及交代,那是非常痛心的。”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惟恐病情发生意外,他给大会递交了一封向全党告别的信:“全党全军应该像一个人一样,紧密地团结在毛泽东同志领导的中央周围,相信我们的党和中国革命是一定要得到最后胜利的。”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关向应病情加重,依然信心满怀:“我的病不久就会好的,我还准备打回东北老家去,我们将来在白山黑水间再会。”1946年5月底,关向应被病痛折磨得无法入睡,仍始终咬牙忍受:“熬过了这个苦痛,我还要为党工作10年到20年。”正是这种为党和人民继续工作的信念,支撑他度过一个个病危时刻。1946年7月21日,关向应因肺结核在延安逝世。

  关向应牢记初心、不改初衷,生命不止、奋斗不息。1924年,关向应给叔父写信道:“愿终身奔波,竭能力于万一,救人民于涂炭,牺牲家庭,拼死力与国际帝国主义者相反抗,此侄素日所抱负,亦侄唯一之人生观也。”22岁时,他离开家乡投身革命,直到去世也没回过家。

  关向应曾任红三军政治委员。在残酷的反“围剿”战斗中,红三军很多伤员分散在群众家里养伤。关向应深深感到,正是这样的军民同心,才使得红军成为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他教导战士们:“宁可饿死,也不能损害群众一草一木,违反群众利益,就是自杀。”1933年的冬天特别寒冷,关向应要求部队不仅不能拿群众一针一线,还让战士们脱下一些衣服送给贫苦群众,自己整个冬天都是赤脚穿草鞋,脚都冻得裂口流血。

  重任担当,好处不沾,是关向应一生的品格。长征时期,他主动要求跟着最后的部队走,他的口号是:“不留一个人在草地。”他有一顶帐篷,但从来没有独自一人睡过,帐篷里总是挤满了伤病员等,“以挤满为原则”;他有一匹马,总是让给受伤生病的战士骑,自己拖着虚弱的身体步行。他常说:“出了草地,一人就是一个宝”,不少革命骨干被他鼓舞着走出草地。

  关向应坚韧不拔的意志、严于律己的品格、以身作则的风范、艰苦奋斗的精神,是留给我党我军的宝贵精神遗产。

  守干净之德,尽干事之能。关向应的一生,是干净的一生,又是干事的一生。他用44年短暂的生命,诠释了什么叫担当作为、躬身奉献,为新时代党员干部立起了标杆。共产党人、革命军人要自觉向关向应学习,在其位谋其政,在其职尽其责,切实以如临如履之心保持干净,以夙夜在公之态认真干事,知重负重、苦干实干,凝聚强军力量,开创强军事业。(解放军报)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军号大讲堂

军号大讲堂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