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伊朗刚刚接入北斗系统,结果航天研究所所长瓦希德·亚兹达尼安立马出来澄清,

小加娱的史书 2025-10-11 21:43:35

[浮云]伊朗刚刚接入北斗系统,结果航天研究所所长瓦希德·亚兹达尼安立马出来澄清,说这只是“临时性接入”,还信誓旦旦地表示三到五年内要搞出自己的导航系统。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伊朗就依赖西方技术搭建空间基础设施,那时他们甚至从美国进口卫星图像接收站,试图用这些工具监测沙漠扩张和地震隐患。   可好景不长,1979年的伊斯兰革命后,制裁如潮水般涌来,美国封锁了高精度GPS服务,伊朗的军事和民用定位系统瞬间陷入半瘫痪状态。   进入21世纪,伊朗开始自力更生,2004年成立了伊朗航天局,启动本土卫星项目。   2012年,他们揭晓了“纳西尔1号”,一个初步的卫星导航原型,旨在追踪轨道卫星的位置,但精度有限,只能覆盖本土部分区域。   那时候,伊朗的导弹测试还常常因为信号不稳而偏离目标,实战中更显被动。   中伊签署谅解备忘录,中国同意在伊朗境内建北斗地面站,并分享高精度服务。   北斗的架构让伊朗看到了希望,它不像GPS那样由单一国家掌控,而是全球组网的开放系统。   卫星总数已超50颗,覆盖亚洲上空信号密度更高,尤其在中东的复杂地形中,抗干扰能力强到能让厘米级定位成为现实。   伊朗通信部副部长埃赫桑·奇特萨兹在采访中直言,北斗的自主性是关键,它不受西方操控,却能无缝接入伊朗的交通、农业和物联网系统。   到2021年,中伊25年全面合作协议落地,伊朗导弹和无人机的导引头开始全面兼容北斗,实战精度从原来的15米误差缩减到5米以内,无人机作战半径扩展200公里。   这在霍尔木兹海峡的巡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渔船能通过短报文功能直接上报位置,避免了以往的信号盲区。   但伊朗的野心不止于借力,他们的本土系统开发从未停步。   早在2016年,伊朗就推出了“霍达”本地定位系统,作为区域性补充,覆盖伊朗西部山区和边境地带,帮助军队实时校准坐标。   2020年,伊朗用本土“卡塞德”火箭发射“努尔”卫星,这颗双用卫星不只用于地球观测,还测试了导航子系统。   2023年,“努尔3号”上天,进一步验证了电磁频谱监测和轨道控制技术。   伊朗航天局的计划更宏大:他们正组建由多家私企和军工单位组成的联合体,目标是构建“苏莱曼尼卫星系统”,一个低轨通信和导航混合星座,预计2026年首批卫星入轨。   这套系统将整合远程感测、授时和定位功能,不仅服务军用,还会延伸到民用领域,如精准农业和灾害预警。   伊朗国防部数据显示,到2025年底,他们将发射至少5颗测试卫星,逐步实现本土覆盖率达95%以上。   伊朗的决定,反应了西方基础设施的双刃剑:便利背后藏着遥控开关。   多年来,美国用GPS卡脖子,从伊朗的核科学家暗杀追踪,到无人机侦察失控,都是活生生的教训。   现在,伊朗不玩了,他们选择北斗作为桥头堡,同时加速本土研发,这份果敢值得敬佩。   美国已开始渲染“北斗威胁”,试图拉拢盟友抵制,可伊朗的回应简单有力:我们不针对谁,只为自保   北斗的开放合作模式,正证明科技不应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全球共享的基石。 信息来源:观察者网——GPS频繁中断,伊朗高官:希望接入中国北斗,更安全

0 阅读:51
小加娱的史书

小加娱的史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