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突然亮剑! 美国船进港,每吨收400元! 这次,轮到特朗普慌了!   202

波览历史 2025-10-11 10:51:14

中国突然亮剑! 美国船进港,每吨收400元! 这次,轮到特朗普慌了!   2025年10月10日,中国交通运输部的一则公告让全球航运圈瞬间安静下来:10月14日起,美国企业相关船舶进入中国港口,每净吨要交400元“特别港务费”,未来五年还要涨到三倍,且一年最多能来5次。   这个消息传到美国,正对着政府停摆焦头烂额的特朗普,恐怕真的坐不住了。   这事儿远不是“你收我的费,我也收你的费”那么简单,背后藏着对美国所谓“航运霸权”的精准拆解。   今年4月,美国先动手,以所谓301调查为由,给中国相关船舶加征高额费用,连带着有中国造船舶的外国船队都要被按比例收钱,一艘船一次最多要交350万美元,几乎把全球绝大多数船队都卷了进来。   中方这次的措施,不过是按国际规矩来的对等回应,但偏偏戳中了美国最疼的地方。   最直接的冲击已经传到了美国大豆种植户的地头。美国大豆出口量里有四成要卖到中国,这些大豆从内陆产区运到港口,再漂洋过海到中国,全程都绕不开中国的港口枢纽。   而一艘载满大豆的万吨级美国货船,光进港费一次就要交上百万,一年最多来5次的限制更要命。   以前这类货船每月能往返一两趟,现在一年只能跑两三个月,剩下的时间要么空船晒太阳,要么绕远路增加成本。   而美国大豆本身海运成本就不低,每吨光运费就差不多350元,再加上新的港务费,成本直接往上跳了一大截,不少出口商已经开始打听怎么转走巴西航线,可巴西的港口效率根本跟不上,交货期要多拖一个月。   美国航运业的底子早就撑不起特朗普的强硬了。很多人以为美国造船不行是中国抢了生意,其实是他们自己把路走窄了。   一百年前出台的《琼斯法案》逼着国内海运必须用美国造、美国旗的船,彻底没了竞争压力,造船业也就懒得更新技术。   现在美国造一艘民用船的成本是中国的四倍,速度却只有四分之一,2024年一整年才造了5艘民用船,全球份额连1%都不到。   特朗普前两年喊着“买船摆脱中国”,结果美国船厂连LNG船的图纸都啃不动,这种被称为“造船业皇冠明珠”的船,中国去年一下就接了18艘的大订单,美国却二十年没造出一艘民用的。   讽刺的是,美国洛杉矶港、纽约港那些天天忙运转的吊机,七成以上都是中国振华造的,相当于他们用着中国的设备,却想在港口费上卡中国的脖子。   中国的底气从来不是临时起意的反制,而是实实在在的行业话语权。   今年3月,中国海事局刚出台了纯电池动力船舶的技术规则,从电池安全到消防标准都做了详细规定,这可是全球少有的专门针对绿色船舶的规范。   现在全球都在搞“双碳”,船运业要减排,就得用新船型,而中国造的绿色船舶已经占了全球近八成的订单,等于说未来全球航运的“环保标准”,很大程度上要看中国的脸色。   美国连常规船舶都造不利索,自然没资格参与这些规则的制定,只能眼看着中国从“造船大国”变成“定规矩的国家”。   特朗普现在想谈判都找不到人。美国政府停摆已经第九天了,共和党和民主党为了拨款法案吵得不可开交,参议院接连否决了好几次提案,超过一万名机场管制员都在无薪上班,航班延误超两万架次。   航运业想找政府反映情况,却发现负责谈判的贸易代表办公室一半人都休假了,国会更是没人有空管这事。   这种内耗早就成了美国的常态,产业问题拖了十年没人管,一遇到反制就手忙脚乱,连个像样的应对方案都拿不出来。   国际上也没人真站美国这边。欧盟嘴上跟着喊“中国搞霸权”,身体却很诚实。   他们从美国进口的LNG,差不多一半要用中国造的船运,要是真跟中国对着干,这些能源船可能连港口都进不了。   而撕毁LNG长期协议的罚款高达百分之二三十,法国道达尔一家公司要是违约就得赔120亿欧元。   希腊船东更直接,他们去年订的113艘油轮里80%是中国造的,早就公开说“不想卷入中美纷争”,毕竟船是自己的,赔钱的买卖没人做。   这事儿说到底,是中国从“低头做事”到“抬头定规矩”的必然。以前中国造低价船、收低价运费,是为了融入世界;现在有了产业实力,自然要维护公平。   你能加我的费,我就能对等反制;你想搞“脱钩”,就得承担断航的代价。   全球一半的集装箱要经过中国港口,美国的iPhone、欧洲的特斯拉电池,少了中国港口的转运,供应链就得断链。   特朗普要是真为美国产业着想,该好好算算这笔账:是花心思解决造船业的技术断层和工人老龄化,还是继续在政治内耗里耗时间?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来评论区聊聊。   信息:交通运输部:10月14日起,对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 2025-10-10 15:05·新京报

0 阅读:85

猜你喜欢

波览历史

波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