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美友日和中”这是多么刺耳的六个字啊!果然,铁骨铮铮连胜文,在听到这六个字之后断然离席! 大家怎么看,一起评论区唠唠! 郝龙斌参选国民党主席,发表一系列不利于祖国统一的言论。而“亲美友日和中”——这六个字一表态,连胜文直接离开,这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压抑太久的愤怒在这一刻爆发。 对他来说,这六个字不只是政策表述,而是对历史、信念和责任的彻底背叛。 连家的脾气,从来都是硬的,祖父连谋参加北伐、抗日护海疆,宁愿流落海外也不改中国国籍;父亲连战更是在2005年两岸最紧张的时刻,顶着风险赴大陆“破冰”,搭起国共交流的桥梁。 到了连胜文这一代,他亲身经历枪击险死还生,依旧不改坚持“一中”的立场,多次公开强调“台湾人也是中国人”。 正因为这样的家国认同,这样的几个字,对他来说简直是当头棒喝。 更刺耳的是,这六个字的顺序本身就暴露了国民党路线的扭曲。 “亲美”摆在最前面,可现实是,美国对台军售越来越贵,台积电技术被掏空,连关税都能说加就加,台湾换来的,不是安全感,而是被当成棋子的命运。 “友日”听上去像合作,但日本连侵略历史都没说清楚,右翼政客的冷漠态度一次次刺痛人心,这样的“友谊”谈不上尊严。 最讽刺的还是“和中”,这本该是国民党的根本,是沟通两岸、推动和平的核心,现在却沦为一句点缀,被放在最末尾,像是附赠的空话。 从“终极统一”到如今的“和中”,这一路走来的,不是“策略调整”,而是理念崩塌。 连胜文看得太清楚了,这不是什么“平衡外交”,而是主动在外部势力之间寻找存在感,哪怕牺牲历史立场和国家责任也在所不惜。 而国民党从“沟通的桥梁”一步步变成“摇摆的墙头草”,这对他来说,是最难以接受的背叛。 所以那一刻的起身,不是任性,而是原则的本能反应,他知道,如果这六个字可以轻飘飘地说出口,那么国民党赖以存在的“党魂”也就不复存在了。 正如有网友说的,连胜文的离席,不是离开现场,而是离开一条错误的路。 而连胜文的这一步,实际上是对国民党路线的一次“投不信任票”,他太清楚这六个字背后的危险:它不仅仅是政治话术的改变,而是会一步步削掉党最核心的支撑点。 “亲美”意味着在关键问题上要靠美国点头,可美国看台湾从来不是“盟友”,而是棋子,军售是生意,技术是筹码,安全承诺说变就变,台积电出海变“美积电”、关税制裁随时祭出,台湾一再被牵着鼻子走。 靠这样的“朋友”,谈不上平等,更谈不上安全。 “友日”更让人心寒,历史的伤口还在流血,日本一些政客却否认侵略事实,就在这种背景下,国民党却一再向日本示好,甚至候选人主动提出要拜访右翼人物。 这不叫外交,这是忘本,是对前辈抗战牺牲的漠视。 “和中”则成了最大的讽刺,过去它是主旋律,是国民党与民进党最大的区别所在,如今却被安排在句尾,成了一个“礼貌性”表达,原本的主线被挤到角落,主张和平统一的声音被压到几乎听不见。 这一切连胜文都看在眼里,他知道,继续沿着“亲美友日和中”的逻辑走下去,国民党终将失去两岸沟通的筹码,也会被岛内民众看作“无立场、无底线”的政党。 台湾的产业、经济乃至安全从来都系在两岸稳定的命脉上,而不是外部势力的“恩赐”,数据显示,大多数民众依然希望维持和平稳定,这才是台湾的现实民意。 因此,连胜文的愤怒不仅是情绪,更是对未来的担忧,他明白,这不仅仅是一场内部争论,而是关乎台湾发展方向的抉择。 若路线继续模糊下去,国民党不但选举难赢,更可能彻底丧失作为“桥梁”的历史使命。 这就是那次离席最深层的意义:它是一种警告,也是一种宣告——有些底线不能退让,有些方向不能偏航。 “亲美友日和中”看似妥协平衡,实则四不靠、毫无主见,它刺耳的不是字面,而是背后那种丢魂的气息。 历史不会因为一句口号而改变方向,但一个政党却可能因此迷失。 连胜文用转身告诉所有人,如果这六个字就是国民党未来的方向,那他宁可不坐在那个座位上,因为一个失去了信念的政党,不配谈未来。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踊跃留言!麻烦看官老爷们阅读后点赞关注,谢谢! (个人观点,理性观看)
“亲美友日和中”这是多么刺耳的六个字啊!果然,铁骨铮铮连胜文,在听到这六个字之后
木槿论事
2025-10-10 19:46:36
0
阅读: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