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现在最大的痛苦,就是不舍得放弃远东联邦区,远东联邦区只有600多万人口,不

史鉴奇谈 2025-10-08 11:02:18

俄罗斯现在最大的痛苦,就是不舍得放弃远东联邦区,远东联邦区只有600多万人口,不到俄罗斯总人口的5%,这块广袤的土地面积高达695万平方公里,大多数地方都是一望无际的不毛之地,但这块土地的资源也不是很多,俄罗斯主要的天然气石油都在乌拉尔山和西西伯利亚地区,俄罗斯为了维持这一地区的发展,投入了巨额资金,效果也不明显,俄罗斯现在也很无奈,这块土地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很多人觉得远东资源匮乏,其实这是个误会,它藏着不少宝贝,钻石、铀矿、贵金属样样不缺,木材供应量能占全俄三成,稀土资源更是近年勘探的重点。   但它确实没赶上好时候,俄罗斯主要的石油天然气都在乌拉尔山和西西伯利亚,远东的资源开发难度大、成本高,早年根本没被当成重点。   2014年“向东看”成了国家战略,普京把远东发展喊成“21世纪的国家优先事项”,砸钱的力度一下就上来了。   过去十年里,远东的固定资产投资累计砸了20万亿卢布,人均投资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比全俄的投资增速快了1.6倍。   钱花出去不少,效果却有点尴尬。2022年远东GDP达8.7万亿卢布,比2014年涨了42%,增速看着还行,但占全国GDP的比例才5.4%,跟它40.6%的国土面积完全不匹配。   俄罗斯为了盘活这儿想了不少招,搞超前发展区、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还给企业开各种政策绿灯。   交通上更是下血本,改造西伯利亚大铁路和贝阿铁路,计划2032年把通行能力提1.5倍,还想修一条从圣彼得堡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万里公路。   能源方面也没怠慢,建天然气电站、挖水电潜力,连北极航道都要打造成国际物流线,破冰船、救援中心一个个往上堆。   可这些投入没能留住人。远东2024年平均月薪9.4万卢布,比全国高不少,但物价也贵22%,还有11.6%的人收入低于最低生活标准。   住房条件没跟上,年轻人和劳动力要么往欧洲部分跑,要么去其他资源富集区,没人干活,再好的规划也落不了地。   更纠结的是产业结构太单一,基本靠挖矿和搞基建撑着,钱大多砸在资源开发和物流上,抗风险能力弱得很。   而且远东对中国市场依赖度特别高,2024年远东和中国的贸易额达1.9万亿卢布,2018到2023年涨了近2.5倍,65个中资项目总投资超1万亿卢布。   这种依赖让俄罗斯又爱又怕,想靠中国的资金技术拉动发展,又担心失去主动权,这种矛盾心态让不少政策左右摇摆。   有人说远东是“食之无味”,可俄罗斯根本不敢真放手。地缘上,远东是俄罗斯连接亚太的门户,丢了这儿,就等于丢了在东方的战略支点。   资源上,近年发现的稀土矿刚好能对接全球新能源需求,这可是未来的“软黄金”,现在放弃等于拱手让人。   普京心里门儿清,他直言远东发展影响俄罗斯国际地位,还计划2036年前搞长期战略,想让这儿超越全国平均水平,成欧亚合作新枢纽。   未来十年,俄罗斯还打算再砸40到50万亿卢布,在远东建10多个科技园,搞“未来型经济”示范区,野心着实不小。   可专家们不乐观,《独立报》就泼冷水,说这些投资挡不住人口外流,也改不了地区经济的基本面。   就算有乐观预测说能把人口稳定在790万,那点人要撑起69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开发,还是杯水车薪。   俄罗斯现在的处境特别拧巴,继续投钱吧,不知道啥时候能回本,搞不好又是“打水漂”;不投吧,之前的20万亿就白砸了,远东的战略价值也会慢慢流失。   更尴尬的是,想吸引外资又放不开手脚,社会对引入外资的态度分歧很大,安全和发展的天平始终摆不平。   中俄合作成了破局的关键,但俄罗斯既想借中资修港口、建工厂,又怕被“绑定”,这种纠结让不少合作项目推进缓慢。   远东就像俄罗斯手里的一块老玉,质地不错但蒙着厚厚的土,打磨它要花大价钱,还得有耐心,可要是不打磨,就永远只能当块石头。   普京喊了这么多年“远东崛起”,钱投了、政策给了,可人口短板补不上、产业撑不起来,再宏大的规划也只是画饼。   现在的俄罗斯,就像捧着个沉重的金饭碗讨饭,碗里明明有宝贝,却因为力气不够、方法不对,愣是端不稳、吃不上,这种无奈比没钱更让人煎熬。   未来十年的40万亿卢布能不能砸出效果,能不能留住人、兴了业,谁也说不准,但俄罗斯心里清楚,就算再难,这碗饭也得攥紧了,丢不起。   信源: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远东崛起:长期被低估的区域》报告(北京日报客户端 )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