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澳大利亚仗着铁矿石卡中国脖子时,所有人都以为这会是一场硬碰硬的资源大战。可谁能想到,中国人压根没按套路出牌——我们既没掀桌子也没求饶,而是默默铺开一张更大的棋盘,把袋鼠逼得自己把爪子缩了回去。 澳大利亚当年的卡脖子手段玩得挺溜,他们联合日本搞出个首签跟风机制,每年让日本先谈下一个高价,中国作为最大买家却只能被迫跟进。 那些年铁矿石价格涨得离谱,咱们光是多花的钱就不是个小数目,更气人的是,必和必拓这类澳企仗着咱们依赖度高,连长协价都藏着猫腻,明明是长期合作,却总在价格上层层加码,摆明了吃定中国离不开他们。 但中国没跟着他们的节奏走,第一步就是悄悄找新出路,非洲几内亚的西芒杜铁矿早就被盯上了,这地方的铁矿品位不比澳大利亚差,只是之前卡在基础设施上。 中国企业直接下场,和力拓等伙伴一起修铁路、建港口,现在项目都要发首船货了,未来产能能达到数千万吨。 这一下就打破了澳大利亚的垄断幻想,毕竟有了替代品,他们再想随意抬价就没那么容易。 与此同时,国内的算盘也打得精,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直接出手,对必和必拓搞起了结算限制,暂停美元计价采购,只认人民币现货交易。 这招挠到了澳企的痒处,他们 85% 的铁矿石都卖给中国,真要是丢了这个市场,仓库里的矿堆着都没人要。 没过多久,必和必拓的态度就软了下来,开始主动找中国企业谈合作,甚至聊起了低碳转型这类长期项目,哪儿还有当初的嚣张劲儿。 中国内部的潜力就此被挖了出来,之前咱们废钢利用率不高,现在钢铁厂都在加大废钢使用比例,相当于给铁矿需求“减了肥”。 国内的低品位铁矿也通过技术升级提高了利用率,虽然成本还是比澳矿高,但能稳住基本盘,不至于被人一掐就疼。 澳大利亚后来的退缩,本质是看明白了中国的棋盘有多大,他们原以为中国只会在价格上讨价还价,没想到咱们直接从源头重构了供应链。 西芒杜的矿一上线,巴西淡水河谷的合作也跟着加码,澳大利亚在咱们进口中的占比悄悄降了下来。 更要命的是,人民币结算慢慢成了气候,他们再想靠美元定价薅羊毛根本行不通,必和必拓高管后来频繁访华,满口都是合作共赢,其实就是认怂了。 这场博弈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中国没搞硬碰硬,要是当初直接禁购澳矿,国内钢铁厂肯定先受影响;要是一味妥协,只会被榨得更狠。 咱们选的路是“钝刀子割肉”,一边找新矿源断其后路,一边练内功补自身短板,最后在规则上掌握主动权。 等澳大利亚反应过来,发现自己手里的筹码早就没那么值钱了,只能主动把伸出来的爪子缩回去。 你有矿,我有替代;你要抬价,我改规则;你想卡脖子,我早铺好了后路。这才是大国应对博弈的真智慧。 参考资料:澎湃新闻《观察丨从铁矿石到绿色铁素,澳洲铁矿巨头希望与中国合作脱碳》
当初澳大利亚仗着铁矿石卡中国脖子时,所有人都以为这会是一场硬碰硬的资源大战。可谁
自然解说甲一
2025-10-07 10:46:2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