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起义:贺龙带资入股,贡献8000人;南昌起义:朱德带资入股,贡献500人;南

轩叔观察 2025-10-04 15:25:43

南昌起义:贺龙带资入股,贡献8000人;南昌起义:朱德带资入股,贡献500人;南昌起义:刘伯承带资入股,贡献军长1人;这是我党历史上著名的南昌起义时元帅的身价,也就是他们对于当时南昌起义的贡献,其中贺龙元帅的贡献最大。[无辜笑] 1927年8月1日凌晨,南昌城内枪声骤响,这场起义背后,三位后来成为元帅的人物以各自的方式改写了历史,贺龙带来了最强的武装力量,朱德在失败后保住了革命的火种,刘伯承则用精准的军事计划确保了战斗的胜利。 当时的贺龙手握国民革命军第20军,这支8000人的队伍是起义军中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强的力量,更让人意外的是,贺龙那时还不是共产党员,蒋介石派人许诺他汉口卫戍司令的职位,汪精卫也开出优厚条件,但他都拒绝了。 这个选择其实早有端倪,贺龙出身草莽,早年靠着两把菜刀拉起队伍,打土豪、济贫民,在湘西一带名声很响,北伐时期他接触到周恩来、叶挺这些共产党人,被他们办事的作风打动,所以当周恩来找到他说明起义计划时,贺龙当即表态支持,把整个第20军的指挥权全部交出。 这8000人不只是数字,他们携带的武器弹药、后勤物资都归起义军统一调配,可以说,没有贺龙这支队伍,起义根本无法在南昌城内占据优势,他把自己多年经营的全部家底都压上了,这份决断不是靠一时热血能做到的。 朱德带到起义中的队伍只有500人左右,来自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和南昌的警察部队。人数虽少,但这批人都受过正规军事训练,执行力强,不过朱德真正的价值在起义失败后才完全显现出来。 南下广东的路上,起义军接连遭遇国民党军队的围堵,到了潮汕地区几乎全军覆没。部队散了大半,剩下的人也军心涣散,就在这个几乎绝望的时刻,朱德站出来收拢残部,硬是把两千多人的队伍重新整合起来。 他带着这支队伍在粤北、湘南一带辗转,期间发动了湘南起义,把农民武装也吸收进来,最关键的是,朱德始终保持着部队的组织性,没让队伍变成散兵游勇,1928年4月,这支历经磨难的队伍终于在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成为日后红四军的主力之一。 南昌城内当时有三四千守军,分散在多个据点,地形复杂,刘伯承详细研究了城防布局,将起义部队分成几路,每一路都有明确的攻击目标、进攻时间和火力配置,他特别强调突然性,要求各部必须同时发起进攻,不给敌人反应时间。 8月1日凌晨2点,起义按计划打响,各路部队几乎同时突入目标,守军完全来不及组织抵抗。到清晨5点多,主要战斗就已结束,起义军控制了全城,这种干净利落的胜利,离不开刘伯承事先的周密筹划,他虽然没有直接指挥某支部队冲锋,但整个战役的框架都出自他手。 历史从来不是孤立事件的堆砌,南昌起义的成功发动,源于贺龙在关键时刻的选择,起义后火种的延续,靠的是朱德在绝境中的坚持,而战斗本身的胜利,则依赖刘伯承的专业能力,三种力量交织在一起,才有了那个改变历史的8月1日。   网友们敬佩不已: “贺老总真是豪气干云!在那个紧要关头,能舍弃个人富贵,把全部家底押在革命上,这份信仰和魄力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以前光知道朱德元帅是总司令,今天才知道南昌起义后那么艰难,是他保留了革命的火种,真不愧是‘红军之父’,这份坚持太重要了。”   “刘伯承元帅这就是顶级技术人才啊!一个好的作战计划顶得上千军万马,现代企业最缺的就是这种‘首席技术官’式的核心人物。”   “看完明白了,贡献真的不能只看当下谁出的兵力多,贺龙是起家的本钱,朱德是续命的保险,刘伯承是成功的蓝图,缺一不可啊!”   “这种比喻挺新颖的,把复杂的历史一下就讲明白了,不过还是更喜欢称他们为‘奠基人’和‘守护者’,比‘股东’听起来更崇高。”   看完三位元帅在南昌起义中截然不同却都至关重要的贡献,您最佩服哪一种?   官方信源:国共产党新闻网

0 阅读:65

猜你喜欢

轩叔观察

轩叔观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