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菲律宾正式宣布了! 2025年10月1日,俄罗斯媒体传出消息:菲律宾已经正式向普京发出邀请,希望他能出席2026年在菲律宾举办的东盟峰会。 菲律宾的邀请绝非简单外交礼仪。根据菲律宾外交部内部备忘录,此举经过三个月秘密磋商,最终由国家安全委员会拍板。核心目标有三重:平衡中美影响力、获取能源安全保障、提升国际调解人地位。 更实际的是经济需求,俄罗斯承诺以折扣价向菲律宾供应石油,缓解其因南海紧张导致的能源进口风险。 俄菲2024年贸易额仅25亿美元,但潜在能源合作可达百亿规模。马尼拉急需多元化能源供应,减少对中东原油的过度依赖。 印尼和越南对邀请持保留态度。印尼外交部担心峰会被"政治化",越南则顾虑美国反应。但泰国、柬埔寨明确支持,马来西亚态度暧昧。这种分歧反映东盟"不选边站"传统的裂痕。 更关键的是轮值主席国权限,菲律宾作为2026年主席国,有权邀请对话伙伴国领导人,但需成员國协商一致。这次单方面行动,开创了主席国"单独邀请"的先例,可能削弱东盟团结性。 中国外交部表态"尊重东盟国家外交自主"。这种冷静背后有底气:中国是东盟连续15年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贸易额达9750亿美元,是俄菲贸易的390倍。经济捆绑使中国拥有结构性权力。 中国驻东盟大使仅表示"希望峰会聚焦区域合作",避免直接评论普京受邀。这种克制反而赢得印尼、新加坡等国的赞赏,凸显中国与西方不同的外交风格。 对普京而言,这是突破国际孤立的关键机会。2024年亚太经合组织峰会因美国压力未能出席,此次东盟平台更具象征意义。俄外交部计划借此推动"大欧亚伙伴关系"与东盟对接。 俄罗斯希望向菲律宾出售布拉莫斯导弹,并帮助升级军事基地。虽然菲方尚未点头,但峰会场合能提供高层磋商机会。 国际刑事法院通缉令是现实障碍。菲律宾虽已退出国际刑事法院,但128个成员国中多数是东盟对话国。若普京抵达,新加坡等国有法律义务执行通缉,这可能引发外交危机。 美国可能启动次级制裁。根据《以制裁反击美国敌人法案》,与俄罗斯国防部门交易将受制裁。菲律宾若在峰会期间与俄签署军备协议,可能面临美国经济惩罚。 类似情景曾出现在2016年。当时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邀请普京访菲,虽未成行,但开启了俄菲关系转暖。与那时相比,当前国际环境更复杂:俄乌冲突持续、南海争端升温、中美竞争加剧。 与缅甸2021年邀请俄罗斯对比,菲律宾的民主制度使其行动更易获西方理解。但风险也更大:菲律宾是美国条约盟友,此举可能动摇同盟体系基础。 南海巡逻合作是可能方向,俄罗斯太平洋舰队与菲律宾海军曾举行联合反海盗演习,未来可能扩展至海上搜救。但这种合作需要谨慎平衡,避免直接刺激中国。 更敏感的是情报共享,俄罗斯拥有丰富的信号情报经验,菲律宾则急需提升南海监视能力。但这种合作将触及美国核心利益,可能引发强烈反应。 菲律宾可能设置"中立化"议题,重点讨论气候变化、反恐、海事安全等非敏感领域,避免直接涉及乌克兰问题。这种议程设计既能保障普京参与,又降低政治风险。 更可能的是"双轨模式"。领导人会议聚焦经济文化议题,敏感政治问题放在外长会讨论。这种安排曾用于处理南海行为准则谈判,具有成熟经验。 马科斯政府面临亲美派压力,国防部长特奥多罗明确主张强化美菲同盟,但经济部长则看重务实合作。这种内部平衡使外交政策呈现矛盾性:既邀请普京,又同意美军新增4个军事基地。 更复杂的是民意分化,民调显示,35%民众支持多元化外交,但42%担忧得罪美国。总统府需要谨慎操作,避免影响2026年中期选举。 美国可能采取"软硬两手"。一方面通过军演展示同盟牢固,另一方面加大经济援助。最可能的是加速"印太经济框架"谈判,给菲律宾实质性好处。 日本将成为关键调解方。作为美国盟友和东盟对话国,日本首相可能出面协调,既维护美菲同盟,又尊重东盟自主性。这种"东京渠道"在历史上屡次发挥作用。 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底气。中国与东盟国家本币结算额占比已达30%,这种货币自主权削弱了西方制裁威力。俄罗斯若想拓展东南亚经济关系,也需要借助人民币通道。 基础设施网络形成捆绑,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等项目使东盟与中国形成物理连接,这种结构性关系难以被政治事件动摇。 菲律宾的邀请凸显中小国家在大国竞争中的新角色:不再是被动棋子,而是主动棋手。这种"东盟方式"的外交智慧,可能为多极化世界提供新的合作范式。普京是否出席尚未可知,但地缘博弈的棋盘已经重新划定。 信息来源:菲律宾邀请普京访问,“已有4位菲总统访俄,俄方尚未回访” 2025-10-01 22:26·观察者网
一边怂恿菲律宾在南海撞船,一边又在菲律宾地震后,要求中国去救灾! 一边在南海
【6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