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中国和俄罗斯联合发起的推迟对伊朗制裁的决议案在安理会没有得到通过。这也就意味着,从明天开始,联合国对于伊朗的各项制裁将全面恢复。伊朗今天也很快做出反制,撤回了驻英国、德国和法国的大使。那么如何看待这个动向?未来的伊核问题又会向何处发展呢? 很多人没看清,这场僵局的根子其实早就烂了。2018年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时,裂痕就已经没法补。今年8月28日,英、法、德三国突然发难,拿伊朗“违反协议”当由头,硬要启动安理会的“快速恢复制裁”机制。 他们打的算盘很明白,想用制裁逼伊朗回到谈判桌,跟美国重开对话。马克龙早在投票前就放了话,说重启制裁“不可避免”,理由是伊朗的回应“不够认真”。可他们忘了,伊朗手里也有自己的账本。 伊朗外长阿拉格齐早就把话挑明了,欧洲三国这是玩“政治打压”,所谓的“快速恢复机制”根本没有法律效力。他这话不是空穴来风,伊朗刚跟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埃及斡旋下达成协议,允许核查人员进入所有核设施,甚至报告全部核材料下落。 结果呢?欧洲三国转头就说伊朗的提案“不够完善”,嫌对方给的是“意向声明”而非实际行动。这种出尔反尔的操作,彻底浇灭了伊朗的谈判耐心。 撤回大使这步棋,既是发泄不满,更是战略表态。伊朗就是要告诉西方,别想用制裁拿捏自己。阿拉格齐已经放了话,所有基于安理会第2231号决议的涉核限制,到10月18日就会永久终止,伊朗绝不承认任何延长制裁的企图。 这话背后藏着更硬的底气。伊朗副总统兼原子能组织主席伊斯拉米已经明说,要是谈判从一开始就定好了结果,那根本不算谈判。言外之意很清楚,想让伊朗放弃铀浓缩?没门。 现在的局面已经陷入死循环。美国今年跟伊朗搞了5轮间接谈判,张口就要对方完全放弃铀浓缩,却对伊朗“谈判期间不遭袭击”的要求视而不见。6月以色列突袭伊朗核设施后,美国还跟着炸了一把,这种操作谁能信得过? 欧洲三国夹在中间更尴尬。他们一边跟着美国施压伊朗,一边又怕真把伊朗逼急了。要知道,伊朗早就放了狠话,逼急了可能停止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甚至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那后果可就太严重了。一旦伊朗退出核不扩散条约,国际社会就没法再核查它的核活动。以色列肯定第一个坐不住,搞不好又要联手美国空袭伊朗,整个中东都得掉进动荡的漩涡。 国际社会看得很明白,强推制裁根本解决不了问题。中国和俄罗斯在安理会投下赞成票,就是想给外交留条活路。巴基斯坦、阿尔及利亚也站在同一立场,可惜架不住美、英、法等9国联手反对,韩国和圭亚那只能弃权。 伊朗现在的姿态很微妙。撤回大使但没说断交,骂欧洲三国“非法挑衅”却又留着“外交之门”。阿拉格齐之前还主动提交过“合理可行的计划”,甚至打算在纽约跟欧洲三国外长会面。 这说明伊朗还没彻底放弃谈判,只是不想被牵着鼻子走。毕竟制裁重启对伊朗经济打击不小,常规武器禁运、弹道导弹计划受限、资产被冻结,每一条都戳在痛点上。 但西方要是真以为制裁能逼伊朗屈服,那就太天真了。伊朗这几年早就练出了抗制裁的本事,而且背后还有俄罗斯和中国的支持。更关键的是,中东的局势早就不是西方能完全掌控的了。 美国和以色列一直把伊朗当眼中钉,可现在连胡塞武装都能给以色列制造麻烦,伊朗手里的牌比想象中更多。真把伊朗逼到墙角,它完全可能在中东掀起更大的风浪,到时候美国和欧洲都得跟着遭殃。 未来的伊核问题,大概率会在“制裁与反制”中拉锯。制裁明天生效后,伊朗可能会进一步提升铀浓缩活动,用实际行动反击。欧洲三国可能会慌神,毕竟他们不想真跟伊朗撕破脸,更怕中东乱局影响自己的能源安全。 美国的态度更关键。要是美方一直抱着“极限施压”的老套路,谈判根本无从谈起。但要是美国能松口,放弃那些不切实际的要求,给伊朗一点实际好处,事情还有转圜的余地。 说到底,这场僵局就是一场“谁先眨眼”的博弈。伊朗撤回大使,是想让西方先眨眼。欧洲三国硬推制裁,是想逼伊朗先妥协。但谁都清楚,政治外交才是唯一的出路。 官方信源:海南网络广播电视台《对伊制裁自动恢复 伊朗谴责西方政治打压 一文了解后续影响》
9月27日,中国和俄罗斯联合发起的推迟对伊朗制裁的决议案在安理会没有得到通过。这
史鉴奇谈
2025-10-01 09:00:4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