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政府宣布对中国团体游客试行免签入境!政策一直持续到明年6月底。 这事儿乍一听是好事儿,但仔细一想:韩国为现在这么大方?要知道,从前几年萨德事件后,中韩旅游一度降温,这个时候送上“免签大礼包”,难免让人琢磨。 经济算盘背后的焦虑 韩国这次免签政策藏着经济上的精明算盘。中国长期是韩国最大旅游客源国,今年上半年中国游客占访韩外国游客的28.6%。韩国央行分析指出,每增加100万名中国游客,就能推动韩国GDP增长0.08个百分点。 免税店行业对此期待值最高。在免签首日,来自中国的大型豪华邮轮“梦想号”抵达仁川港,船上约1700名乘客将前往首尔门店。新罗免税店准备了花束并推出多项优惠活动,乐天免税店也同步开展此类活动。 2019年中国游客在韩国的人均消费高达1689美元,远超美国和日本游客。面对国内消费低迷,韩国把中国游客视为拉动内需的“及时雨”。 政治考量的微妙平衡 免签政策背后是微妙的国际关系考量。韩国韩中联合会会长朴胜赞坦言,这是李在明新政府有意改善中韩关系的信号。去年底中国对韩国普通民众访华试行免签,韩方现在的调整被视为对中方善意的回应。 10月韩国将举办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结合签证政策调整等积极措施,中韩两国的宏观环境有望显著改善。旅游不仅是经济行为,更是外交的延伸。 业界的全力冲刺 韩国业界早已摩拳擦掌准备迎接中国游客。大型超市和酒店业积极行动,有韩国超市计划在首尔、釜山、济州等地的特色门店举办韩国美食节活动。 首尔地区的部分酒店则邀请了一些中国网红,通过住宿体验营销吸引更多中国游客。 支付便利化成为重点举措。支持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优惠的商家数量不断增加。韩国便利店将在下月底前为使用这些支付方式的顾客提供折扣或汇率优惠。 旅游新趋势的挑战 韩国免签政策面临的最大挑战,可能是与中国游客需求变化的不匹配。疫情后,中国游客需求已从“打卡式”跟团游转向个性化、深度游。 近几年盛行的医美游、追星游等新型旅游方式兴起。而韩国免签政策锁定团体游,可能与这一趋势背道而驰。 大韩航空副总裁黄圣元观察到,疫情后商务客群恢复不足一半,团队游客也只恢复了六七成,反倒是年轻人和家庭游增幅显著。 “双向奔赴”的旅游交流 中韩免签政策实现了“双向奔赴”。去年11月中国对韩国游客实施免签后,效果立竿见影。今年1月,前往中国的韩国普通民众超过14万人次,同比暴增908%。 “周五下班去中国”的词条一度登上韩国社交媒体的热搜榜。上海、青岛、北京、大连、广州等城市成为韩国游客的热门目的地。 韩国年轻人特别喜欢中国的奶茶文化,他们通过免签政策实地到访中国,去探寻各个品牌奶茶的发源地。 市场反应与未来前景 免签政策已经初显成效。在今年中秋国庆出境目的地中,韩国首尔成为我国多个在线旅游平台出境机票预订的榜首。 飞猪数据显示,中秋国庆假期韩国旅游商品预定量比去年增长53%,韩国酒店预定量同比增长135%。但业界人士预计,免签政策真正发挥作用要等到11月份,年底才会看到明显效果。 大韩航空预测,今年中韩之间的旅客量将达到800万-900万人次,但要恢复到旅客量最高的2016年,预计要到2027年。 韩国街头的商户们已经挂出中文欢迎横幅,免税店摆好了热门商品,就等着中国游客的到来。这场“免签大礼包”背后,既是经济的考量,也是外交的试探,更是两国民众重新认识彼此的契机。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韩国爆发了大规模的“反对中国人免签入境”的游行。事件起因是韩国法务部等多部门在
【187评论】【2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