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武威,31岁男子不顾母亲和妻子的反对,卖掉家里的牲畜,凑了1万块钱,买来1匹骆驼,带着父亲,搬进腾格里沙漠复地2间地窝子,村民们笑话他傻,没想到他却成了英雄。 甘肃省武威市国土面积3.23万平方公里,其中,沙漠化土地面积1.48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腾格里沙漠的风沙线持续前移,导致红水河东岸沙区植被遭严重破坏,风沙活动愈发频繁,每年都有大片农田与庄稼被沙尘掩埋、毁坏,当地生态与农业生产深受其害。 生于甘肃武威的王银吉,自幼便在沙漠侵袭的环境中饱受折磨——看着风沙线不断前移,家乡的村庄濒临被掩埋,家里的庄稼也常被沙尘盖得只剩零星痕迹,却无力改变。 1999年,国家大力推行“退耕还林”政策,长大成人的王银吉看到了希望,决定和父亲一起抓住这个机会,向沙漠“宣战”。 不顾家人反对,王银吉卖掉家中所有牛羊,凑钱买了一头骆驼当运输工具,再装上工具、干粮和水,便与父亲王天昌毅然走进了沙漠。 到了沙地,父子俩在沙丘下挖了两间地窝子,铺起草席、用树枝撑顶,这就是他们的住处。沙漠昼夜温差大,夜里两人只能缩在被褥里取暖,头顶还时常有沙子簌簌落下。 最初治沙,他们毫无经验,扎好的草方格、栽下的树苗,一场大风过后便被席卷一空,第一年树苗存活率低得可怜。为了浇水,父子俩每天用骆驼驮着四个水桶,在家与沙漠间往返,一趟就要三个小时。用水更是节俭到极致,用沙子洗碗、棉絮擦脸,喝水都得小口抿,可换来的仍是一片枯黄。 家人的不解、邻居的嘲笑,都没能动摇王银吉治沙的决心。直到2005年,14岁的小儿子突发高烧,被确诊为脑干胶质瘤晚期,耗尽家中积蓄也没能留住孩子。小儿子临终前,紧紧拉着王银吉的手说“爸爸一定能把树种活”,这句话成了一家人心中最坚定的信念。葬礼过后,原本反对的妻子主动提出加入治沙队伍,把悲痛化作了植绿的力量。 痛定思痛,王银吉和父亲开始琢磨治沙技巧。他们常常趴在沙丘上观察,发现沙丘坡向是影响树苗成活的关键。随后摸索出“压沙草方格”技术:用麦草压出一米见方的方格固定流沙,待沙子稳定后再挖坑种树,树苗存活率大幅提升。水源短缺是另一大难题,王银吉便在低洼沙窝挖水窖,积蓄雨水,冬季还靠骆驼驮水存入窖中,解决了灌溉难题。凭借多年治沙经验,他还发明了“沙木枪”,让种树效率显著提高。 渐渐地,沙漠里冒出了绿色,曾经嘲笑他的村民们纷纷转变态度,主动上门学习治沙经验。王银吉毫不保留,带着大家一起在沙漠里奋战。如今,25年过去,沙漠绿了,王银吉的头发却白了。截至2024年,他们一家已在腾格里沙漠治沙造林万亩,栽树8600余亩,昔日的荒漠变成了绿洲。 从被嘲笑的“傻子”到人人敬佩的治沙英雄,王银吉一家用25年的坚守,不仅实现了小儿子的心愿,更用行动诠释了“退耕还林”的深刻内涵,在腾格里沙漠书写了一段动人的绿色传奇。
甘肃武威,31岁男子不顾母亲和妻子的反对,卖掉家里的牲畜,凑了1万块钱,买来1匹
罗莉丽
2025-09-27 23:33:36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