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通知俄罗斯准备开火,俄:动手就是宣战。相信俄罗斯已做了最坏打算,也相信与俄邻国也做好了应对事态进一步扩大的应对准备 来源:军霆说 北约向莫斯科表示:“要是再越界,便直接开火!“若此消息为真,波罗的海上空或许即刻便会有导弹点火声响起,俄罗斯立刻回怼:“敢动手,就是宣战” 一方面是由31个国家组成的军事联盟开展“集体防空”行动另一方面是拥有核武器的大国发出“红线警告”,处于中间的乌克兰一个劲儿地挑事:要是打起来,那我就可以脱身了。真会走到“第一枪”吗? 立陶宛总统瑙塞达于13日在维尔纽斯论坛发表严厉言论:“每当俄军机靠近领海飞行,恰似用刀尖划脖子,防空部队应当有绿灯(准许行动)”。 这话并非随意而言,12号布鲁塞尔防长会结束后的内部公报中,首次出现了“蓄意入侵可即时击落”这般表述。 路透社获取到一份标注为“非公开”的摘要其表述颇为直白:若成员国提供雷达方面的证据,北约空中警务战机“无需层层上报,可即刻使用武器”。 克里姆林宫在面对“开火许可”时加大了发声的力度 16日俄联邦委员会国防委员会主席邦达列夫表示:“若有人击落俄机,其境内的空军基地十分钟内将遭到‘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的攻击。“ 驻巴黎的代表梅什科夫表述得更为直接:“这便如同对俄罗斯宣战,莫斯科定会动用一切手段让敌人追悔莫及。” 俄外长拉夫罗夫称:“事件与乌克兰相关,北约企图借基辅使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好让西方军火商大肆牟利“ 14日3架米格-31截击机飞至加里宁格勒航线,北约那边“开火”声随之突然变大,俄国防部表示,飞机全程飞行于国际空域,未进入任何国家的12海里范围, 然而立陶宛国防部公布的雷达轨迹显示,战机在距维尔纽斯领海基线仅5.8公里之处进行了一个“S”形拐弯且持续时长为47秒。爱沙尼亚的雷达站同样记录到,其中有一架飞机将应答机关闭了长达11分钟, 美国《防务新闻》记者采访到北约欧洲盟军司令部的一位匿名官员,该官员称:“关闭应答机属于典型的‘挑衅做法’,我们不能再去赌下一秒会不会突然右转冲过来。 于是意大利空军两架“台风”从立陶宛希奥利艾基地紧急起飞,双方距离极近,最近时仅有15米,甚至能闻到对方尾焰的煤油味。 15日乌总统顾问波多利亚克于推特发文称:“望北约莫只拍照片”,配图为米格-31的剪影,言下之意:打下来,我就解套 乌克兰自身最为清楚,一旦俄与北约直接交战,西方援助乌克兰时所设定的“红线”——不提供远程武器、不派遣现役部队——即刻便会不复存在。 基辅有一家名为“战略前景”的智库其当日发布的民调显示,71%的乌克兰受访者支持“北约击落俄机”,该比例较3月时高出22个百分点。 看似剑拔弩张,真正掌握扳机的是华盛顿 前驻欧陆军司令霍奇斯于15号接受自由欧洲电台采访时表示,若俄机进入爱沙尼亚领空达5秒,爱军便有权开火,美方会将此视为北约第五条的触发点。 听上去似乎颇为厉害的模样,而就在同一天,五角大楼发言人莱德还说了:“任何决定都得同盟友商议” 一方演红脸,一方演白脸,将“开火”称作“集体决策”,实则是给飞行员设下限制:若想按按钮,得先请示华盛顿。 波罗的海的立陶宛、爱沙尼亚等小国,它们的面积总和加起来都不及广东的一半,然而却在前面冲锋,原因很简单:他们最怕“灰色入侵”, 过去七年中,俄军的飞机平均每周有两次贴着边飞行,且关掉应答机、携带着实弹,留给雷达的反应时间不足三分钟。 小国空军规模小,一次误读就可能亡国,于是“先下手为强”成了政治正确, 立陶宛国会于14号晚间连夜进行一读,通过了新的《防空法》,将“击落”的权限从总统下放到国防部长,法律程序最快24小时内便可走完。 北约让战机挂载着实弹,却未公开授权;俄方让米格-31来一次“贴身S”,却不敢真闯入12海里,两人均以“就差那么一点”来试探彼此,且都以“宣战”的姿态威吓对方, 真正决定走向的,是战场之外的筹码,诸如美国大选、乌克兰反攻、俄罗斯国内经济之类的情况, 倘若那些大背景不出现大的变动,波罗的海上空的导弹,极有可能是“仅闻其响,不见其落” 战争的氛围愈发浓重,众人争论激烈,然而关键的行动尚未真正展开,北约称“能够打”,俄罗斯回应“若敢打便宣战”,乌克兰期望“尽快打”,而美国却暗中拉住所有人的手。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北约通知俄罗斯准备开火,俄:动手就是宣战。相信俄罗斯已做了最坏打算,也相信与俄邻
烁耀中原
2025-09-27 20:11:0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