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更信任曹仁,还是夏侯惇?说白了,夏侯惇和曹仁压根不是一个级别的人物。在整个曹魏阵营中,夏侯惇就是绝对的二号人物。 很多人一提起曹仁,脑子里马上浮现的就是那个“坚守樊城”的猛将印象,觉得他是曹操真正仰赖的军事支柱。但这种说法其实是把局部事件放大了,把“一战之功”当成了“终身地位”。 曹仁当然在曹操政权中有分量,这毫无疑问。他是曹操的堂弟,荥阳曹氏一门,出身背景正统,而且确实在军事上屡立战功,尤其是在对抗刘备、孙权的过程中,承担了不少防守任务。 但如果说他是“核心人物”,那就有些夸张了。曹仁更多是被安排在“守”的位置,替曹操看家护院,而不是被赋予“开疆拓土”的主责。曹操对他的定位,是一个值得信任的家将型人物,但不是战略层面的决策人。 反观夏侯惇,地位可就完全不一样了。夏侯惇从曹操起兵之初就追随在侧,几乎与曹操同起同落。他不仅是亲族,还是早期曹操集团中极少数能独当一面的高级将领。 更重要的是,夏侯惇的地位并非仅靠血缘或者战功撑起来,而是在曹操政权逐步制度化的过程中,被明确赋予了“权力中枢”的角色。 东汉末年的军阀集团,亲信结构是非常清晰的,谁能管军、谁能统政、谁能代表首脑发号施令,是有非常明确等级的。 夏侯惇在曹操称魏公、魏王、魏王国建立以后,先后担任重要职务,比如魏国的大将军、镇东将军,尤其是魏王病重期间,他是被安排辅政的重要人物之一。 换句话说,夏侯惇不仅是曹操的亲信,还是政治上能够接班、军事上能统帅、名义上能号令的核心支柱。 若从整个曹魏阵营的权力结构审视,夏侯惇的地位堪称无可置疑的“二号人物”。他于阵营中举足轻重,其地位之稳固,在权力格局里清晰可见。 这个“二号”不是说他比曹操次一级,而是说除了曹操,他是最有发言权、最被信赖、最早参与政务核心的人。 就连曹丕登基之后,尽管朝局已经开始向司马懿等文官集团倾斜,夏侯惇依然保有极高的礼遇和尊重。 很多人容易误解曹仁是“军事才能更强”,所以就推断曹操更信任他。其实不然。在那个年代,曹操集团的军事将领一抓一大把,能打仗的不少,典韦、许褚、张辽、徐晃、于禁、乐进,哪个不是战场硬汉? 曹仁的军事才能固然突出,但在战略层面上的影响和地位始终有限。他更多是作为一个执行层的角色,而不是决策层成员。 夏侯惇虽然在后期因为眼伤等原因出战减少,但他在整个战略部署中往往是参与者甚至是最终拍板人之一,这才是真正的“信任”体现。 所以,如果我们非要比个“谁更被信任”,那答案其实很清楚。夏侯惇在整个曹魏阵营中,是制度化的“二号人物”,他的地位和信任程度,是曹仁所无法企及的。 别看曹仁在后来的战功上压过一头,但夏侯惇才是那个从一开始就被赋予战略信任、被纳入政治核心、最终成为曹操身边最稳定辅佐者的关键人物。这不是战绩排位能决定的,而是整套权力结构下的自然结果。
曹操问贾诩:“你为啥想不出‘白衣渡江’这样的计谋?”贾诩回答:“我虽说叫做‘毒士
【3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