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日本华人发话:“现在中国若再战日本,撑不了14年”其实不是中国“能撑多久”,

老阿七说史 2025-09-24 15:41:11

一位日本华人发话:“现在中国若再战日本,撑不了14年”其实不是中国“能撑多久”,而是今天的日本,还有“撑”的资格吗? 2025年了,还有人拿“撑得住撑不住”来评估中日之间的实力,其实这话说反了,真要比,今天的日本,连“撑”的门票都快够不上了。 这不,前段时间,一位旅日华人在某档节目中掷地有声地说:“如果现在中日再战,中国撑不过14年。” 这句话一出口,立马引爆了舆论。有人拍手叫好,有人冷笑三声,但问题来了,14年这个说法,是从抗战历史里挖出来的,还是拿来做“硬杠杆”? 今天的中国,和80年前的中国,还能一样吗?更重要的是,现在的日本,真有那个底气跟中国“扛”?还是说,只剩嘴上功夫了? 这几年,日本政坛左一句“中国威胁”,右一声“国家安全”,反复炒冷饭,一手操盘的“国家安全战略”,已经彻底抛弃了战后几十年的“专守防卫”姿态,开始向“进攻型军力”张望。 2023年,日本国防预算破了纪录,达到了6.8万亿日元;2024年,干脆飙到了7.7万亿,按计划,到2027年,日本每年军费将占GDP的2%,这几乎是战后从未有过的操作。 再加上美日军事绑定越来越紧,驻日美军基地频繁演练,冲绳的气氛越来越像“前线”。 看上去,日本是在“备战”,但问题是,日本准备的是哪一场仗?真以为靠几艘宙斯盾、几架F-35,就能吓住中国?更何况,日本的兵役制度早废了几十年,靠“自卫队”撑场面,真要打仗,连兵员都不够。 最要命的,是日本国内的老龄化趋势,2025年,日本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突破30%,年轻人不愿参军,军队招募年年难,让一群老年人撑起现代战争?这不是幻想,是危险的幻想。 抗战时期,中国确实是靠着极其艰苦的条件,硬生生撑了14年,但今天,中国早就不是那个“工业不如日本一个省”的国家了。 2024年,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军费国家,仅次于美国,常规力量、战略支援、导弹部队、无人系统、海空联合作战能力——全面升级。 早在2023年底,中国的第三艘国产航母“福建号”完成系泊试验,具备电磁弹射能力,三航母编队成型指日可待。 更别说,中国还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兵器装备做到“能造、能用、能卖”,不像日本,造个潜艇都要靠美国的技术授权,买个导弹还得看白宫脸色。 中国不是不能“撑”,而是根本不需要像过去那样“苦撑”,现在的实力,是可以“打得赢”的实力,是可以“威慑”的实力,而战争的本质,从来就不是谁能挨得久,而是谁能让对方“不敢动”。 有人说,日本这么“硬气”,是因为背后有美国? 自从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后,美日同盟明显升温,特朗普不断叫嚣要“重塑印太秩序”,还公开表示“支持日本拥有更强军力”。 问题是,特朗普什么时候真为盟友动过真刀真枪?他上任以来,撤军、减费、甩锅,一个都不少,现在重新上台,更看重的是美国自身利益,特朗普的核心口号是“美国优先”。 真要东亚局势升级,美国会为日本“拼命”?还是像过去几十次一样,只在联合声明里“表达关切”?日本要真信了美国会“出头”,那才是真的危险。 而中国这边,战略自主性更强,从不靠别人“护航”,中俄战略协作日益紧密,上海合作组织机制愈发成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越来越多站在中国一边。 国际博弈,已经不是一对一的拳击赛,而是多边棋局,日本再跳,也只是一个子,日本社会有一种“逆向自信”:觉得当年面对中国都能撑14年,现在中国再强,也不过如此,这个看法,不仅傲慢,还危险。 历史从不是任人摆布的参照物,二战时期的中国,是战火中的苦难者;今天的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是有能力、有意志维护国家主权和地区稳定的大国。 而战后几十年的日本,靠的是“和平宪法”赢得发展红利,一旦放弃和平路线,不仅会失去国际信誉,更可能把自己拖进无法收拾的困境。 更别说,日本国内不少人其实并不支持“军事扩张”,2024年朝日电视台的民调显示,超过52%的日本受访者反对军费大幅上升,担心“激化地区紧张”。 日本华人的“14年论”,说到底,是一种“拿历史吓未来”的逻辑,但今天的世界,不是靠谁“能撑”,而是看谁“能制衡”、谁“能避战”。 今天的中国,不是靠“撑”赢得尊重,而是靠实力赢得和平,今天的日本,也不是靠“硬”争得安全,而是要靠理性找回自我。 战争不是游戏,也不是情绪的出口,更不是历史的复读机,真正该问的问题不是“中国还撑不撑得住”,而是日本,真有“撑”的资格吗? 别拿过去的尺子,量今天的脚步;更别用幻想的剧本,挑战现实的对手。

0 阅读:0
老阿七说史

老阿七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