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固要与中国对抗,要对中国加征关税的加拿大傻眼了!9月19日,中粮集团向澳大利亚

拾九观人间 2025-09-22 10:43:16

顽固要与中国对抗,要对中国加征关税的加拿大傻眼了!9月19日,中粮集团向澳大利亚采购了九艘货船、总计54万吨的油菜籽。上个月我们刚向加拿大油菜籽征收临时关税。而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油菜籽进口国,去年进口量达640万吨,几乎都是来自加拿大。   今年9月下旬,澳大利亚珀斯港、弗里曼特尔港的油菜籽装运区将格外繁忙。   9艘万吨级货轮依次停靠泊位,每艘船正以日均6000吨的速度装载金灿灿的油菜籽,最终将合计54万吨货物送往中国。   这不是一笔普通的农产品订单,而是全球油菜籽贸易格局生变的明确信号。   更让曾经占据中国市场主导地位的加拿大,陷入了肉眼可见的被动。   作为全球最大的油菜籽进口国,中国每年进口量稳定在600万吨以上,过去多年里,加拿大一直是这一市场的“主力军”。   2022年加拿大对中国出口油菜籽达420万吨,占中国当年进口总量的近70%,年贸易额超40亿加元。   但这种长期稳定的合作,从今年8月开始被打破。    8月12日,中国商务部经过近一年调查后宣布,认定原产于加拿大的进口油菜籽存在倾销。   自8月14日起对所有加拿大相关企业征收75.8%的保证金,以临时反倾销措施平衡贸易公平。   这一政策出台并非无迹可寻:此前一年,加拿大已率先对中国电动汽车、钢铁及铝产品接连加征关税。   即便2023年中加双边贸易额已超1000亿加元,仍坚持以贸易限制手段制造摩擦,最终触发了中方的反制。    中国显然不会因单一供应源受限而陷入被动。   寻找替代供应方的动作很快落地,澳大利亚成为关键选项。   这个全球第二大油菜籽出口国,此前因未能满足中国防止黑胫病传播的检疫要求,自2020年起被挡在中国市场门外。   但今年以来,中澳通过多轮协商推进合作:7月双方接近敲定检疫框架协议,约定澳方先试运5批、总计15万-25万吨油菜籽。    事实上,54万吨的大单并非突然落地。   8月中旬,就在中方对加方采取临时措施后,中粮集团已先行订购约5万吨澳大利亚新季油菜籽,采购价低于每吨600美元(含运费)。   既符合国内榨油企业的成本预期,也完成了“小单试错”的验证。   到9月19日,路透社援引贸易消息人士确认,中粮将采购量扩大至9船共54万吨。   货物计划于11月至明年1月装船,恰好衔接澳大利亚新季油菜籽收获周期与中国冬季加工需求旺季,整个采购节奏清晰且务实。    这边中澳合作推进顺利,加拿大那边却陷入多重困境。   75.8%的保证金直接让加拿大油菜籽失去价格竞争力。   加拿大媒体测算,加方油菜籽出口成本飙升后,已基本退出中国这个规模达49亿美元的市场,西部4万名油菜籽种植户人均损失数万美元。   更棘手的是,眼下正值加拿大油菜籽收获季,市场价格持续走低,种植户还担忧“临时关税”未来转为永久性措施,进一步压缩生存空间。    加拿大政府的应对显得矛盾又无力。   一方面推出3.7亿加元(约合人民币19亿元)的生产激励补贴,却被行业直接质疑“力度不足”。   从全球贸易视角看,这场变动的影响还在扩散。   荷兰合作银行数据显示,过去12个月澳大利亚油菜籽63.5%出口至欧洲、36%流向亚洲。   如今为对接中国需求,其出口流向已开始调整,且向中国出口能节省部分运费,反而可能为澳方种植户带来更高收益。   澳大利亚会增加对华出口、减少对其他亚洲市场供应。   而加拿大则只能反向调整,且未来若想重新夺回中国市场,需付出远高于当下的成本。    说到底,加拿大如今的被动,本质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明明依赖中国市场维持油菜籽产业的重要收益,却偏要将贸易问题政治化,以关税摩擦制造对立。   反观澳大利亚,即便曾有贸易分歧,仍通过务实协商解决检疫、转基因等具体问题,最终重新获得合作机会。   国际市场从不是“非谁不可”,中国作为大买家,有足够空间选择合规、高性价比的供应方。   而那些把贸易当政治筹码的国家,最终只会让本国民众和产业承担代价。      信息来源:封面新闻2025-09-19发布:8年时间从专科到博士 四川95后女孩的逆袭人生

0 阅读:268

评论列表

在水一方

在水一方

3
2025-09-22 16:17

金灿灿的油菜籽????????

拾九观人间

拾九观人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