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水边的谎言,让司马懿坑了后世所有老臣,也让他遗臭万年! 一个帮司马家篡位的权臣,成了"历史反面教材顶流"?是他坏得太明显?还是我们漏看了什么? 一、他撕碎的不只是誓言,是整个时代的信任 249年冬天,洛阳城外的洛水结着薄冰。70岁的司马懿裹着棉袍跪在地上,对刚交出兵权的曹爽说:"我就想回府养老,绝不动你一根汗毛。" 曹爽信了。这位曹魏大将军当天就交了印绶,以为能回家含饴弄孙。可三天后,他就被押进大牢;一个月后,三族五千多人被砍头——包括他年幼的儿子、怀孕的儿媳,甚至帮他说话的老臣桓范全家。 这不是政治斗争,是灭门惨案。后世史家说"洛水之誓摧毁了政治信用",真不夸张——从此没人敢信权臣的承诺。 更糟的是他家族的连锁操作。司马懿孙子司马昭当街杀了皇帝曹髦,留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名场面。儒家讲"君虽昏庸,臣不可弑",这底线一破,司马家就被钉上"乱臣"耻辱柱。 二、影视剧里的他,为啥有人心疼有人骂? 这些年,司马懿从"丑角"变"复杂人",反而让事儿更有嚼头了。 老版《三国演义》里,他是诸葛亮的"背景板":被空城计耍,被骂"奸贼",连胡子都透着猥琐。 当年曹操让他当主簿,他装病躲了七年;曹丕继位后,他当军师打了不少胜仗;曹叡临终托孤,他明明能做个忠臣。可当曹爽排挤他、架空他,他发现:不夺权,自己和家族都得死。这不是借口,是人性的挣扎——但挣扎过后,他选了最狠的那条路。 三、从"名将"到"奸雄",我们对他的恨在变吗? 有意思的是,司马懿的口碑不是从来就这么差。 唐朝时,李世民夸他"用兵如神",把他写进《晋书》;宋朝文人爱提他平辽东的功绩,陆游还写诗说他"智足以拒谏"。那时候,大家更看重他结束乱世的本事。 可到了明清,骂声铺天盖地。王夫之骂他"恶浮于曹操",清朝修史直接把他写成"篡逆典型"。为啥?因为理学兴起后,"忠君"成了天条。司马懿背叛曹操、司马昭杀皇帝,犯了读书人的大忌。 现在再看,评价又不一样了。有学者说,司马懿代表的是门阀士族对曹魏寒门政权的反抗——东汉末年到三国,寒门靠军功上位,士族憋屈了几十年,司马懿替他们出了口气。 这说明啥?我们对历史的评价,永远带着时代的烙印。但无论怎么变,有一点没变:司马懿的"恶",在于他把个人的野心,变成了整个民族的灾难。 司马懿为啥"遗臭万年"?不是因为他坏,是因为他的选择,让"权力可以践踏一切"成了现实。洛水边的谎言、曹髦的血、五胡乱华的惨状,都是他的"遗产"。
洛水边的谎言,让司马懿坑了后世所有老臣,也让他遗臭万年! 一个帮司马家篡位的权臣
五代十国志
2025-09-19 15:24:29
0
阅读:28
yutiechen
我不认同,你洗别人还好,司马懿不行,还整什么立场史观。就是司马家后面的皇帝都觉得自己的祖宗是遗臭万年的,晋祚必不长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