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01岁的张学良在美国病逝,宋美龄送来的6字挽联,道出了俩人最真实的关系,世人皆说:太遗憾了…… 张学良十几岁就上战场,1919年带队打长春,亲手指挥机枪扫射,那时候他还年轻,身上沾满硝烟味。 1928年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张学良接过30万东北军的大旗,宣布服从南京政府,东北从此易帜。这一步走得稳当,却也把他绑在了蒋介石的战车上。 东北军进关后,他和阎锡山在济南打得火热,炮弹飞来飞去,他趴在战壕里用望远镜瞄准敌营,下令还击。那些年,他风头正劲,少帅的名号传遍大江南北,可谁知道,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九一八事变来得太突然,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了沈阳北大营,张学良接到命令,只能让部队撤退,避免和日本人硬碰硬。 这事让他背上不抵抗将军的帽子,全国报纸上骂声一片,他读着那些文章,只能捏紧拳头干瞪眼。实际上,他心里恨日本人恨得牙痒,从小耳濡目染父亲的反日立场,他也积极推动抗日。 可蒋介石一心内战,张学良夹在中间,进退两难。1933年长城抗战,他亲自带队守热河,士兵在山头挖壕沟,他骑马巡视阵地,督促大家加固工事。 那场仗打得惨烈,东北军损失不小,他下令撤到山海关,保住了主力,却丢了黑土地。国人继续指责他,可他知道,这锅背得冤,抗日不是光喊口号,得有实打实的策略。 西安事变是张学良人生转折点,1936年12月12日,他和杨虎城扣押蒋介石,逼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东北军士兵包围华清池,蒋介石从山坡滚下来,身上挂彩。 张学良走进屋子,扶起蒋介石,直截了当提出条件。谈判桌上,三方拉锯了好几天,周恩来从中斡旋,蒋介石终于签字同意联共抗日。 张学良本想护送蒋回南京后,就能重返战场,谁知飞机一落地,他就成了阶下囚。蒋介石下令扣押他,先关在溪口石屋里,门外卫兵日夜把守。 外界压力山大,很多人求情,可蒋介石铁了心不放人。张学良据理力争,想回东北军,可换来的只是换地方关押,从安徽黄山到贵州修文,再到台湾新竹温泉,整整半个世纪。 甚至蒋介石在临死前,还特意叮嘱儿子蒋经国,别放张学良。 说起张学良和宋美龄的关系,得从1925年说起。那年,他们在舞会上初遇,张学良是风头无两的少帅,宋美龄已是名门闺秀,两人聊起留学美国的经历,一拍即合。 次日张学良约宋美龄喝咖啡,之后几个月,他们常在南京路散步,或去书店挑英文书。张学良欣赏她的见识,宋美龄也觉得他有股军人气概。 可张学良已有于凤至为妻,那是父亲包办的,他不敢乱来。宋美龄家世高贵,不会做妾,两人只能当朋友,书信来往,渐渐疏远。 这段交情,本来就带着点说不清的味道。 西安事变时,宋美龄飞到西安调解,她裹紧围巾走进办公室,和杨虎城争条款,指着地图点边界。事变解决那天,她拉住张学良袖子,保证护他周全。 张学良信了,陪蒋介石回南京,谁知宋美龄的话没兑现。蒋介石大发雷霆,想处决张学良,宋美龄挡在前面,警告他别动歪脑筋。 从那以后,她每月寄包裹,罐头丝绸书籍一应俱全,张学良拆开时,总能闻到熟悉的味道。1940年代,赵一荻陪他软禁,宋美龄发电报建议给名分,张学良犹豫后离婚,和赵一荻成婚。 这事宋美龄出力不小,她的话在张学良那儿分量重。张学良晚年说过,蒋介石没杀他,多亏宋美龄护着。这话听着实诚,他们的关系,超出普通朋友,却止于礼。 1990年,蒋经国松绑,张学良终于能在台湾自由走动。他第一次出门,买碗牛肉面大口吃,汤汁溅衣领。那几年,他和赵一荻过得平静,旧部下不时来访,聊东北旧事。 1994年,他拒绝大陆邀请,带着赵一荻去夏威夷定居。那里海景别墅,靠前妻于凤至遗产和积蓄,日子舒坦。 2000年,赵一荻病重,张学良守在床边,次年赵一荻去世。 2001年10月14日,张学良在檀香山医院肺炎发作,享年101岁。宋美龄那时104岁,在纽约寓所听到,双手掩口,肩膀抖动。 她没亲去葬礼,派人送了花圈,上面“汉卿将军千古”六个字,墨迹粗劲。这六个字,道出他们一生的纠葛。 从上海初遇的默契,到西安的保证,再到软禁中的守护,宋美龄对张学良不薄。张学良也说过,是她保了他命。这挽联听着像告别知己,世人读来,直呼太遗憾。 要是没那场事变,他们的关系会不会不一样?历史没如果,可这遗憾,够人嚼一辈子的。
李敖评价张学良时,坦言“张学良患有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他的原话是这样的:“张
【7评论】【1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