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小廖和他同学的故事,心里真的暖了一下。这个来自江西的“00后”小伙,高三那年

知阅小筑 2025-09-18 12:35:42

看到小廖和他同学的故事,心里真的暖了一下。这个来自江西的“00后”小伙,高三那年和四个同学一起做了一件特别了不起的事——他们照顾了一对残疾独居的老夫妻。老爷爷股骨头坏死行动不便,老奶奶腰椎病变常年卧床。备考那么紧张,这群年轻人却省下自己的压岁钱和零花钱,定期给老人买菜做饭、打扫房间,更重要的是陪他们说说话。这份温暖没有随着毕业而结束,他们的母校后来主动接过了“爱心接力棒”,让这份关怀持续了下去。就是因为这份坚持和善良,小廖和他的同学们在2018年一起获评了助人为乐类“中国好人”。 更让人感动的是,小廖的善行并没有停止。去年他在景德镇市红十字会的一次活动中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当即留下血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就在今年8月,他接到通知说和一位患者配型成功,毫不犹豫就答应了捐献。为了确保捐献顺利,本来经常加班熬夜的他开始了严格自律的生活——晚上10点前睡,早上6点起床跑步,每天5公里,三餐少盐少糖,还用健康APP记录数据。半个月后所有指标都达标了,9月8日他成功完成了捐献,成为全国第21041例、江西省第41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说“在我心里,救人是最重要的事”,简单的一句话,却有着沉甸甸的分量。 我觉得小廖的故事之所以打动这么多人,是因为它真实而纯粹。他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默默地、持续地做着一些温暖的事情。这种善良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源于他内心的底色和外公的身教——那位话不多却总是热心帮助街坊邻里甚至陌生人的老人,在小廖心中早早种下了温暖的种子。外公去世后,小廖更懂得了生命的珍贵,也更坚定了帮助他人免受病痛折磨的决心。 在这个有时候显得有点冷漠的世界,小廖和他同学们的故事像一束光。他们让我们看到:善良不需要多么伟大的理由,可能就是“尽一点力所能及的力量”那么简单;奉献也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它可以融入日常生活的选择中。他们的行为也证明了一点:年轻人的价值观从来都是积极向上的,只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机会,他们能够展现出惊人的责任感和担当。 真正的好人好事,不就是这样的吗?不是刻意为之,而是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不是追求回报,而是因为这样做心里踏实。小廖说帮助他人“能让自己产生一种比较强烈的成就感,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方式”,这话特别实在。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的时候,我们自己其实也在被温暖、被治愈。 希望小廖的故事能让更多人相信:每一个普通的善念都值得尊重,每一次微小的善行都有意义。这个世界会不会变得更好,其实就在于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个选择——是选择伸出援手还是袖手旁观,是选择付出还是漠视。 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温暖的小事?或者你自己也曾经是某个“小廖”?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和感受。 来源:大米video

0 阅读:1
知阅小筑

知阅小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