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坏了!凭什么不买我们的大豆!”这句话是出自彭博电视9月10日采访美国伊利诺伊豆农时,中文自媒体翻译的情绪版本。 9月10日伊利诺伊州的豆农达林·斯塔塞尔站在密西西比河边,对着彭博电视的镜头问出了这句话。 他身后本该运往世界各地的大豆,如今正无声地堆积着。 这笔账,美国豆农快算不清了,今年,化肥和柴油价格涨得厉害,直接把大豆的种植成本顶上去了9个百分点。 可市场却不给力,芝加哥的期货价格说变就变,7月以来已经滑下去了7%,最近一次下跌更是直接吞掉了前两周好不容易才有的涨幅。 一边是成本往上涨,一边是售价往下掉,利润空间被挤压得几乎窒息。 去年每英亩地还能赚个85美元,今年这个数字直接掉到了32美元。 对伊利诺伊州的农民来说,这意味着平均收入要比去年少12%,而这减少的收入里,有四成都是因为卖不到中国去。 货物走不动,整个链条都开始迟钝,在圣路易斯港,大豆的库存周转时间从18天拖长到了25天。 本该在8月份就装船运往中国的货,现在有将近三成都还压在中西部的仓库里。 买家的航船,已经悄悄调转了方向,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买家,他们需要的是稳定。 但美国多变的关税政策,让这种稳定成了一种奢望。 这时候,巴西出现了,他们今年的大豆产量预计能到1.62亿吨,创了新纪录,不光产量大,价格也更划算。 更要命的是,巴西的物流也在升级,桑托斯港的装船效率提了15%,从那里发货,每吨的运费能比从美国墨西哥湾便宜8到10美元。 聪明的中国采购商用脚投票,他们现在玩的是“分批采购、灵活定价”,一家大型粮油企业直接把六成的合同给了巴西,留给美国的份额只剩下三成,更像是个备胎。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今年中国从巴西买的大豆,已经占了总进口量的七成以上,8月份的采购量同比又多了12%,而同期给美国的订单却少了18%。 当田里的丰收不再等于钱袋的饱满,美国大豆协会主席用“极其严峻”来形容农民的处境。丰收季已经到了,可来自中国的新订单却迟迟不见踪影。 于是在爱荷华、伊利诺伊这些大豆主产区,农民们坐不住了,他们跑到社交媒体上,发起了一场“与中国贸易”的运动,把矛头直接对准了特朗普。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抱怨,而是一种清晰的政治诉求,达林·斯塔塞尔那句朴素的提问,如今正汇成一股无法忽视的力量,回荡在美国中西部的广袤田野上。
日本要接盘美国大豆?美国没有收到中国大豆订单,可能失去高达130亿美元的中国大豆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