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独分子”可能很沮丧吧!本来台军还想和大陆打巷战,打算背水一战,没想到,中国大陆给台独分子亮相了“无人机”,“机器狗”等等新型装备。 7月份台军的那场汉光41号演习,在模拟解放军“攻入城市”的场景中,台军士兵忙着在狭窄街巷设置路障,演练伏击战术,试图用这种传统巷战模式进行所谓的“背水一战”。 但他们没料到,仅仅两个月后,中国大陆在九三阅兵式上展示的无人装备体系,就给这种战术判了死刑,让“台独分子”陷入深深的沮丧。 台军这次演习规模空前,动员了2.2万现役军人和3000名后备军人,首次将“解放军攻入台湾城市并分区占领”作为假想场景。 他们的算盘打得很精,认为城市里复杂的建筑布局和狭窄街巷能抵消解放军的装备优势,通过“去中心化指挥”和“民用资源军事化”拖延时间,甚至幻想把2300万台湾民众绑上“台独”战车。 这种战术思维还停留在上世纪的城镇防御模式,完全没考虑到智能化战争已经带来的根本性变革。 让“台独分子”沮丧的是,大陆展示的无人机系统早已不是简单的空中侦察工具。以彩虹 - 4察打一体无人机为例,它能在5000米以上高度巡航,搭载的AR - 1导弹采用激光半主动寻的制导,射程可达8公里。 在实战中,它曾在48小时内密集出动,摧毁十余辆自杀式卡车,精准打击敌方弹药库,让前线武器供给彻底中断。 这种“发现即摧毁”的能力,让台军在街巷里设置的路障和伏击点变得毫无意义,无人机从高空扫描发现目标后,导弹能在半分钟内完成打击,烟尘散去时,所谓的防御工事早已变成一堆废铁。 更让台军头疼的是无人机的协同作战能力。九三阅兵式上展示的无人作战群,实现了“无侦 - 7广域搜索 + 无侦 - 10精准识别”的黄金组合。 在人工智能加持下,这些无人机能自主搜索目标、自主决策攻击方案,甚至能评估打击效果并制定下一轮计划。 这意味着台军想通过分散隐蔽来拖延时间的企图彻底落空,无论躲在民房还是街角,都可能被无人机锁定。 有军事专家分析,这种智能化体系让传统巷战中的“地形优势”荡然无存,因为无人机可以24小时不间断监控,不存在视觉死角。 如果说无人机是“天降利刃”,那机器狗就是“街巷猛虎”。在2024年中柬“金龙 - 2024”联演中,中国的B1机器狗已经展示了惊人的巷战能力。 它重约15公斤,能爬20厘米高的台阶,在废墟里健步如飞,即使被枪击也能继续前进。在模拟反恐演练中,机器狗作为尖刀突入危险房间,精准打击隐藏的“恐怖分子”,再由特战队员清剿,整个过程行云流水。 这种作战模式完全针对城市巷战设计,刚好戳中台军“街头伏击”战术的软肋。 机器狗的优势在复杂地形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它采用四足仿生设计,重心低、稳定性强,能在轮式无人车无法通过的碎石堆和废墟中灵活移动。 头部的超广角探测系统和身上的多种传感器,能实时把侦察画面传回指挥部,让后方指挥官清晰掌握街巷里的每一个细节。 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搭载自动步枪或榴弹发射器,在狭窄空间里对伏击的士兵进行火力压制。军事专家魏东旭指出,机器狗能替代侦察兵执行高危任务,实现“1 + 1 > 2”的作战效能。 台军设想的“全民皆兵”式巷战,在这些智能装备面前显得格外可笑。他们计划动员民间资源参与抵抗,却没考虑到无人机和机器狗根本不会区分军事目标和被胁迫的平民。 大陆的无人装备采用多种制导模式,能精准打击特定目标,避免不必要的附带损伤。这意味着台军想把平民当“肉盾”的企图不仅在道德上站不住脚,在战术上也完全无效。 反倒是普通台湾民众看清了“台独”分子想把城市变成战场的险恶用心,对这种“末日演练”的反对声越来越大。 九三阅兵展示的不仅是单一装备,更是一套完整的智能作战体系。空中的无人机蜂群、地面的机器狗和无人战车,通过网络实现实时数据共享,形成从发现到打击的闭环。 这种体系化作战能力,让台军任何单点突破的战术都失去意义。比如无人机发现街巷伏击点后,可立即引导机器狗抵近侦察,同时呼叫火力支援,整个过程不超过几分钟。 军事专家张学峰表示,这些装备在城市巷战中能提供超强助攻,大幅降低己方伤亡风险。 网友们对这些新型装备的评价充满自豪。有人把机器狗称为“机器狼”,称赞它们“行动迅猛、打击精准”,认为这才是“新时代的钢铁战士”。 这种评价背后,是对国家科技实力提升的认可,也是对“台独”势力的强烈震慑。 当“台独分子”还在幻想用几十年前的战术负隅顽抗时,大陆已经用智能化装备构建起牢不可破的防御体系,任何分裂国家的企图都注定会被粉碎。 如今台军耗费大量资源演练的巷战战术,在无人机和机器狗面前已经过时。这种技术代差不是靠“精神动员”就能弥补的,更不是靠勾结外部势力就能扭转的。 “台独”分子的沮丧,本质上是他们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必然结果。在国家统一的大势面前,任何负隅顽抗都只是徒劳。
🐼“两岸开打先让福建变火海!”台军退将张延延曾狂妄表示,台海要是开战,要把
【4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