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周恩来曾经的妻子,我想见一见他!”1953年,一妇女来到中南海求见周总理。

文史小将 2025-09-09 12:20:42

“我是周恩来曾经的妻子,我想见一见他!”1953年,一妇女来到中南海求见周总理。相见后,周总理紧紧握住她的手,感慨道:“可算又见到你了,当年多亏有你啊!” 1953年的北京,盛夏的闷热还没有完全退去。 一位身着素净布衣的中年妇女,沿着街道一路走到中南海的大门口。 她并不是来凑热闹的行人,更不是想要进来参观的百姓。 她此行的目的很明确——要见一位曾经与自己有过特殊交集的人。 这个人,正是当时已经是共和国总理的周恩来,当询问为什么要找周总理时,她却说“她曾经是周总理的妻子....” 周恩来和邓颖超的感情广为人知,几乎成了革命历史里最经典的爱情故事。 但鲜有人知道,在他的一生中,曾经短暂出现过一位特殊的“妻子”。 这并不是道听途说的八卦,更不是坊间的无稽之谈,而是确确实实存在过的人。她叫范桂霞。 在那段政治环境最紧张、白色恐怖最猖獗的岁月里,地下工作者为了掩护身份,经常需要以各种方式伪装。 而范桂霞,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组织安排“假扮”周恩来的妻子。 表面上看似荒唐,但在当时,这是保护革命者最现实、最有效的办法。 范桂霞的身份非常隐蔽,她不仅要在外人面前维持一对夫妻的形象,还要时刻注意举止言行,避免引来怀疑。那时候,稍有破绽就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她之所以能被选中,除了可靠的政治背景外,还因为她性格沉稳,做事谨慎,能够在关键时刻守住秘密。 这段特殊的“夫妻”关系,并没有留下多少细节记载,但它的存在本身,恰恰说明了那个年代的残酷与无奈。 南昌起义刚刚过去不久,战火的阴影仍笼罩在大江南北。那段时间,周恩来因长期操劳,积劳成疾,病情十分严重。 为了保护他的安全,组织决定把他秘密送往香港疗养。考虑到当时形势复杂,为了避免敌人追查,党组织作出一个特殊安排——让范桂霞以“妻子”的身份陪伴在他身边,掩护真实身份。 接到任务时,范桂霞心里五味杂陈。 她既感到光荣,也难免忐忑,因为她很清楚,这不只是个人的任务,而是关乎革命核心领导人安危的大事。 她必须小心谨慎,不能出一点差错。 在香港郊区的一栋偏僻小楼里,周恩来开始静养。 范桂霞每天守在他身边,帮忙熬药、端水喂药,还要注意他的饮食和起居。天气闷热,她常常半夜起来给他擦拭身体,查看病情,生怕他有什么闪失。渐渐地,在她的细心照料下,周恩来的身体一天天恢复起来。 为了维持身份上的“掩护”,周恩来也主动教她一些日常的“夫妻习惯”。 比如,教她学着打麻将,甚至点上一支香烟,好让外人看来更像一对普通夫妇。范桂霞心里并不喜欢这些东西,尤其是抽烟,她从没碰过。但她明白,这一切都是为了迷惑敌人,不得不硬着头皮学。 在这栋小楼里,两人朝夕相处了将近两个月。 外面的形势瞬息万变,而他们只能在隐蔽的环境里保持安静、低调。等到周恩来的病情逐渐稳定,他接到新的指示,要立即返回上海参加重要会议。 分别的那一天,气氛格外沉重。 两人没有太多言语,但眼神里都能读出不舍。临走时,周恩来叮嘱她:“要继续坚持下去,不管遇到多大困难,都不要动摇。”范桂霞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点点头,把这份特殊的情谊深深埋在心里。 多年以后,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她心里无比激动。想到自己曾经以这样一种特殊方式参与过革命,她既自豪,又觉得那段经历弥足珍贵。而当她看到周恩来站在新中国的总理位置上,更是由衷替他高兴。 1953年,范桂霞到北京探亲时,一个念头始终在心头挥之不去——她想再见见周恩来,哪怕只是远远看一眼。鼓足勇气,她走到中南海门口,把自己的来意告诉了门卫。 很快,消息传了进去。 让她意外的是,不仅周恩来出来迎接,邓颖超也一同出现。 多年未见,三人站在门口,都一时说不出话来。周恩来上前紧紧握住范桂霞的手,声音里带着感慨:“可算又见到你了,当年真是多亏了你啊。”这句话简单,却分量极重。范桂霞心里涌起的,不只是激动,还有被理解和认可的温暖。 这次会面时间不长,但对她来说,却是一生中最难忘的记忆。 (信源:云浮红色记忆|范桂霞:曾陪周恩来在香港养病——澎湃新闻)

0 阅读:101

猜你喜欢

文史小将

文史小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