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披露消息称,美国总统特朗普9月5日正式签署了一项针对与美不友好国家的行政令:非法拘禁美国公民可面临制裁。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此举无疑是对其他国家的公然威慑,而特朗普此举也为动用国家力量干涉他国司法裁决铺平了道路。 要是美国财政部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和国务院经济制裁政策与实施办公室(SPI),这两个部门在以往美国的制裁行动中经常牵头,比如之前对伊朗、俄罗斯的不少制裁措施,都是由它们拟定名单并推进实施。 要知道美国在 “长臂管辖” 这方面早有先例。早在上世纪 90 年代,美国就出台《赫尔姆斯 - 伯顿法》,对和古巴做生意的个人和实体施加制裁,当时引发欧盟强烈不满,欧盟还专门通过《阻断法案》来对抗。 2021 年的时候,美国财政部的数据显示,当时已生效的制裁措施累计超过 9400 项。这次的行政令,本质上也是 “长臂管辖” 的延伸,按照美国法律里的 “最低联系原则”,哪怕其他国家的行为只是和美国有极微弱的关联,比如用了美元清算系统,美国都可能行使管辖权。 从实际案例来看,美国之前就有过干涉他国内政的情况。比如对伊朗实施的长期制裁,时任伊朗总统鲁哈尼曾说,那些制裁至少给伊朗造成 2000 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还有对利比亚的制裁,世界银行统计显示,利比亚因此遭受的经济损失达 180 亿美元,而利比亚官方认为实际损失有 330 亿美元。这些案例里,美国往往以各种理由动用国家力量,将国内法律强加于域外实体和个人。 这次行政令特意点名中国,让中美之间的互动多了一层关注。就在不久前,特朗普还宣布美国要举办 2026 年 G20 峰会,地点选在迈阿密,当时不少人猜测中美可能会有重要访问活动。 如今这项行政令出台,无疑给两国未来的外交互动增添了不确定因素。毕竟司法主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通过行政令干预他国内政的做法,很可能会引发其他国家的反制。 目前国际社会对美国这类做法已有不少应对经验。像欧盟之前针对美国的 “长臂管辖” 推出《阻断法案》,赋予欧盟境内个人和实体起诉美国相关实体的权利,还在联合国、世贸组织等机构发起倡议,反对美国的单边制裁。未来其他国家或许也会借鉴类似做法,来维护自身的司法主权和正当利益。 现在距离 2026 年 G20 峰会还有两年多时间,美国一边筹备峰会寻求国际合作,一边又出台这类具有威慑性的行政令,这种矛盾的做法让不少国家感到困惑。 对于中国而言,如何在维护自身司法主权的同时,应对美国的制裁威胁,将是接下来需要面对的问题。
联合早报今天(9月7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提醒中国,华盛顿在飞机零件等方面对
【51评论】【3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