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过度依赖出口,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是一个潜藏风险的现实。只要走进世界各地的超

夏柳旅游 2025-09-05 18:38:06

我们过度依赖出口,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是一个潜藏风险的现实。只要走进世界各地的超市和百货商店,随处都是“中国制造”——从人们身上穿的衣服,到厨房里的用具、客厅中的摆设,再到床上的铺盖,几乎无处不在。 这种局面的形成,与我们近代落后于西方密切相关。西方早在两个世纪前就逐步实现了工业化,而我们直到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才全面启动工业化进程,比西方晚了整整一百多年。 在奋起直追的过程中,我们似乎忽略了一个基本现实:许多西方国家国土有限、纬度高、可耕种土地不足,无法像中国这样实现农产品自给自足。正因如此,他们更早、更彻底地拥抱了工业化,并通过工业品交换维持生存和发展。与此同时,这些国家也始终没有放松农业,即便只能种植某些单一作物,也持续提升生产效率,农场主的社会地位和生计都得到了充分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以巨大的决心推动工业化进程,不惜承受环境污染与高能耗的代价,促使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生产出源源不断的廉价商品销往全球。短短二三十年,中国成为全世界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世界工厂”之名响彻国际。 这一方面让世界人民受益——尤其是发达国家,凭借货币与汇率优势享受到了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还保有优良的生态环境;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付出了不小代价。发达国家购买我们的工业品,往往附带条件:我们必须进口他们的高科技产品和农产品。 由于我们急于推进工业化,农业被忽视。大量农民不愿继续务农,因为种地收益微薄、难以养家,只能离乡背井走进工厂。为什么我们的粮食“不值钱”?因为我们要用工业品去交换世界主要农业出口国的大豆、菜籽油、玉米、猪肉、车厘子、橄榄油和葡萄酒……参与全球分工、互通有无,这本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也确实提升了物质生活水平,这一点本身无可厚非。 但值得我们冷静思考的是:数亿农民进入世界工厂,日夜加班、长期与家人分离,留守儿童一年到头见不到父母,大量耕地闲置荒废。他们虽然吃饱了饭、孩子也上得了学,但整体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指数,究竟提高了多少? 更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国家还时常以“安全”为由,试图通过自建产业链或转向第三方替代中国制造,否则就要求我们购买更多他们的高科技和农产品。为了维持出口竞争力,我们不得不继续压低粮食收购价格、促使农民留守工厂、甚至一定程度上依赖货币贬值,以延续“物美价廉”的出口优势——也让世界继续享用蓝天白云与廉价商品。这是否过于被动了? 在工业化的道路上,我们不能遗忘自己几千年来最大的优势:广袤而富饶的土地,位于适宜多种作物生长的北纬37.5度;我们还有勤劳朴实的广大农民。应当引导更多人愿意重返土地、尊重“农民”这一身份,而不是让农村只剩老人与孩子,青壮年全部外出谋生。 这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那些缺乏竞争力、易被替代、又高污染、高能耗的工厂,该淘汰就要淘汰,不必为了“产业链完整”而一味保留。我们只需守住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污染少、竞争力强的工业门类,并大力推进自动化与智能化,将劳动力从流水线上解放出来。 同时,鼓励更多农民返乡耕种,国家予以适当补贴,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进一步明确土地产权,推动农村土地流转与市场化经营,让农民安心种地、精耕细作,建设真正意义上的美丽乡村。 让数亿农民实现“老婆孩子热炕头”,愿意且高兴地下地劳动,不仅能保障14亿人的粮食安全,也会使我们在国际格局中更有底气、不再被动。 总之,过度依赖低价商品出口、长期受制于人的发展模式,既不可持续,也充满风险。是时候做出改变了。

0 阅读:46

评论列表

朱军民

朱军民

2
2025-09-05 20:38

问题是农产品竞争力更弱

猜你喜欢

夏柳旅游

夏柳旅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