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反被聪明误。参加完峰会,领导人们都去北京了,只有莫迪回去了,为了弥补什么,特

古木过去 2025-09-03 14:39:05

聪明反被聪明误。参加完峰会,领导人们都去北京了,只有莫迪回去了,为了弥补什么,特意发文感谢中国。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莫迪的形单影只显示出其特立独行的一面,也显示出印度未来想要有所作为,并不是那么容易。 印度这几年在国际上总想多头下注,既和美国拉近关系,还不愿抛弃中国,更不想跟老朋友俄罗斯彻底决裂。 这种策略看着很灵活,但其实让自己夹在中间,左右为难,最终变成谁都不彻底相信印度。 美国给技术和安全上的支持,但同时也喜欢用关税给印度上点小压力。 这样一来,印度就发现跟美国走太近,会有点被当“工具人”的意思,什么事都得先打个招呼,并不完全掌控自己的选择。 美国需要的是能帮上大忙但也老实听话的小弟,而不是发号施令的伙伴。 中国和印度本来有不少互补的地方,贸易往来也是多年榜首。印度可以买到先进设备和成品,靠这缓解了不少国内压力。 可印度内部对中国一直有戒心,边境的争议也没彻底放下,民族情绪一激动,就什么商机都顾不上。 更别说政府对中国企业设下的各种门槛,让一些原本有意在印度投资的公司纷纷打包回家,错过了不少数字经济和科技升级的机会。 印度原本跟俄罗斯伙伴关系很稳,尤其是在军事和能源方面。但近年来面对西方压力,印度有时候也只能左右摇摆,让老朋友看着有点寒心。 三方的关系交错,印度想在每个圈子里都站稳自己的脚,但没人会真正把印度当成自己人。 印度外交上的折腾还和国内政策死磕,对外宣称要开放发展,对内却对外来投资各种提防,本土产业护得紧,外资和新技术进来的路却越来越窄。 这种操作其实就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短期能哄住国内情绪,长远看严重拖慢了经济动力,也让国际合作越来越难实现。 莫迪坚持独自回国的决定,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反映出印度的现实处境。在全球格局日益复杂的当下,印度不愿彻底靠向哪一方,却也不敢大胆放开。 想做“聪明人”,结果处处碰壁。那些真正想要合作的机会反而被浪费掉,那些“讨好”每边的承诺,也难以让各国安心。别人都在结伴同行时,印度却一次次选择孤身前行。 现在印度想靠“小聪明”兼顾各方,其实很难走得顺利。继续在朋友圈里犹豫不决,最终只会让自己的舞台越变越小。

0 阅读:84

猜你喜欢

古木过去

古木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