啧啧啧于适我的阿勒泰 这几个镜头也太有杀伤力了吧~
[氛围感R][氛围感R][氛围感R]
先说水边的倒影~
看见这几个字,第一反应就是俊美的水仙少年纳西索斯,而剧作在保留美感的同时,削掉了几分自恋自怜气。
用山水空濛的自然生命力、来中和“水仙倒影”的幽气。
一方面,这是一个脸上有晒痕、皮肤处理很粗糙的野性少年,另一方面,他又有着倚树临水、轻轻一拨的灵气。
“野”和“灵”,很微妙集合于一体。
[氛围感R][氛围感R][氛围感R]
再比如骑马而过、歪头让花的镜头,几分“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意思扑面而来~
[氛围感R][氛围感R][氛围感R]
再比如那段挺好笑的“射箭追人、上赶着送骆驼”内容。
草原勇士骑马射箭追人,很孔武有力的画面,但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真正的征服射杀,倒是裹着“两位误会吱哇乱叫”的喜剧皮面,带着“淳朴善良、没钱但是用珍贵的骆驼来抵债”的良善内核。你看,这就不仅仅是挽弓当挽强的力气大本领高,而让角色在“威武英气”之外有更多维度更多弧光。
自然原始的野性,朔漠草原的灵性,刚柔并济、内外互文~
[氛围感R][氛围感R][氛围感R]
《我的阿勒泰》最大的难点,是你要拍散文、就不能只拍散文。
原本是“散文”且是“散文集”,压根就不是标准的长篇小说体例,剧版既不能形散、也不能丢弃“散文诗”的韵味。
要有标准的戏剧冲突模块,又不能让这些内容冲破“散文诗”气。
要有漫山遍野好风光、又不能只是“风光大片”;
要有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呈现,但又不能只是浮光掠影的一笔猎奇;
要有对不同生活方式价值信仰的呈现,但又不能生造矛盾或强行割裂。
归根结底,问题在内容的“抒情属性”和“叙事属性”的配比、融合。
很难拍,从目前已播三集来看,团队做了很多努力,最大限度延绵保留了原作气息,也安排了诸多长相周正的戏剧冲突。
更重要的是“抒情和叙事”很多时候融合成不可分割的一体两面,比如月夜骑马的影子、比如巴太兄长风雪夜冻死,前者影影绰绰曼妙、后者凄恻而又将“生死之灾难裹在自然的凄冷无言中”。
比生硬推故事更有美感、有余韵;
又比空虚拍景色更有承载、有内核。
看完了很想去北疆骑马!






梟がいない
写得真好
微弱思考衔宏
在追,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