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姐妹中,最“命苦”的通常是老几?太准了,90%的家庭都一样

万事浮华 2024-06-28 21:52:49

都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

而如今,随着二孩三孩政策的放开,很多家庭中孩子的数量也开始增多。

那么,面对这些年龄性格各有差异的孩子,家长们真的能“一碗水端平”吗?

在这些兄弟姐妹中,最“命苦”的通常是老几呢?几乎90%的家庭都一样。

“靠老大疼老三”

在多子女家庭中,出生顺序对子女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每个位置的孩子都面临着不同的家庭环境和期望,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他们的性格和未来发展轨迹。

作为家中的第一个孩子,老大通常享有独特的地位和优势。

他们是父母初为人父母时全身心投入的对象,往往能获得最多的关注和资源。

而且,老大会"更懂事一点",并在家中拥有"半个家长的地位"。

这种特殊地位使得老大往往更容易培养出责任感和领导力。

同时,他们也更容易获得父母的"额外帮助",无论是在学业还是未来的工作、婚姻方面,都可能比弟弟妹妹们更占优势。

至于老三及更小的孩子,作为家中的小儿子或小女儿,他们往往能享受到父母更多的宠爱。

这是因为当老三出生时,父母往往年纪较大,更懂得珍惜和疼爱孩子。

加上有哥哥姐姐的照顾,老三的成长环境通常是最轻松愉快的。

然而,这种优势可能只存在于童年时期。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三可能会面临资源减少的问题,因为"父母老了,哥哥姐姐们也都有自己的家庭生活了"。

相比之下,老二的处境往往是最为艰难的。

他们从出生开始就面临着与老大的比较和追赶。

但他们既没有老大那样的优势地位,也没有最小的孩子那样的特殊照顾。

这种夹在中间的位置使得老二常常感到被忽视,不得不"想尽一切方法去寻得父母对自己的庇佑"。

然而,这种环境也可能培养出老二更强的生存能力和智慧。

李霞的故事是多子女家庭中老二困境的典型缩影。

“最不待见是老二”

作为家中的老二,李霞从小就感受到了父母偏心的苦楚,她的童年似乎被笼罩在一层挥之不去的阴霾之中。

在物质方面,李霞总是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家里有好吃的、新玩具或新衣服,永远都是优先考虑弟弟的需求。

而李霞自己,只能穿着姐姐的旧衣服,仿佛自己是家中的"次等公民"。

这种物质上的差别待遇,无疑在李霞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自卑的种子。

更令人心酸的是,李霞甚至连最基本的生日庆祝都无法拥有。

由于她的生日与姐姐相隔仅三天,家里总是选择在姐姐的生日那天庆祝,而完全忽视了李霞的存在。

每年的生日,李霞都只能独自一人,默默地唱着生日歌,那种孤独和被遗忘的感觉,恐怕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真正体会。

这种长期的忽视和不公平待遇,对李霞的性格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变得自卑、胆小,即便在学校遭受委屈,也不敢向任何人诉说,只能独自偷偷抹眼泪。这种性格特征甚至延续到了她的成年生活中。

如今已经结婚的李霞,婚姻生活并不幸福。她时常遭受丈夫的打骂,却不敢反抗,更不敢维护自己的权益。

这种悲惨的处境,无疑与她从小形成的自卑、懦弱性格密不可分。

李霞的故事,生动地诠释了老二在多子女家庭中可能面临的困境。

那么,这种“靠老大,疼老三,最不待见是老二”的说法,背后有什么心里原因吗?

心理原因

在多子女家庭中,第二个孩子常常被认为是"最命苦"的。

这种"命苦"不仅仅是外在环境的影响,更深层次的是由于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因素造成的。

首先,第二个孩子往往面临着"情感忽视"的问题。

正如文中所述,父母对第二个孩子的期待感通常会降低。他们已经经历过第一个孩子的成长,新鲜感和兴奋感有所减弱。

这种情感上的忽视可能导致第二个孩子感到自己不如兄弟姐妹重要,从而产生自卑感。

其次,第二个孩子常常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既没有长子的特权,也没有幼子的宠爱。

这种"夹板气"的处境让他们感到自己在家庭中没有明确的定位,容易产生身份认同的困惑。

正如一位知乎网友所说:"我这个夹在中间的就像是捡来的,妈妈不疼爸爸不爱。"

此外,第二个孩子从小就面临着与兄长的比较和竞争。

他们可能会感到压力,觉得自己必须要追赶或超越兄长才能获得父母的认可。

这种持续的比较和竞争心理可能导致他们产生焦虑和不安全感。

另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是"补偿心理"。

第二个孩子可能会觉得自己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弥补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

他们可能会变得更加努力,试图通过优秀的表现来获得父母的关注和肯定。

然而,这种补偿心理也可能导致他们过分压抑自己的真实需求和情感。

同时,第二个孩子可能会形成一种"讨好型人格"。

为了获得家人的喜爱,他们可能会变得过分顺从,总是试图满足他人的期望。

最后,长期的被忽视感可能会导致第二个孩子产生一种深层次的"不被爱"的信念。

这种信念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自我价值感,使他们在成年后仍然难以建立健康的自尊和自信。

总的来说,第二个孩子的"命苦"源于多方面的心理因素,包括情感忽视、身份认同困惑、比较竞争心理、补偿心理、讨好型人格以及不被爱的信念等。

这些心理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第二个孩子的内心世界和行为模式。理解这些心理原因,对于父母和教育者来说,是帮助第二个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前提。

结语

所以,对于是否生育二孩或三孩,父母们需要慎重考虑,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做出决定。

考虑家庭的经济条件、时间和精力是否足以支持多个孩子的成长。

之后,更要有意识地做到公平对待每个孩子,避免偏心或忽视。

要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给予每个孩子平等的关注和机会。

总之,生育决定应该建立在充分考虑和准备的基础上,以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在家庭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0 阅读:64

万事浮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