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患“病”,病因不止璩静

商业黑板报 2024-05-12 18:42:36

宣扬秒批员工离职的璩静,如今被百度“秒批”了,回旋镖来得有点快。

短短三天,璩静就上了10次热搜,这确实是百度近年来日益渴求的流量。

然而,百度似乎并不认同“黑红也是红”。在璩静离职同日,李彦宏表彰百度优秀员工时强调:“你们才代表百度,你们才代表最真实的百度,你们才是百度最真实的代表。”

尽管他并没有正面评价璩静事件,但言外之意就是,璩静在短视频中所显露出的公司价值观,代表不了真实的百度。

然而璩静稳稳当当做了三年的百度副总裁,300封举报信都无法撼动。

5月11日,认证为百度集团工会委员会的百度文化官方账号发布了一条视频,标题名为“面对这些大厂病,度厂革新不止步”。

图源:百度同学视频号截图

虽然视频内容以搞笑与自嘲为主,但歌词里面也呼应了百度资深副总裁崔珊珊在9日的表态:“在百度,没有什么比简单可依赖的价值观更值得坚守和捍卫,舆论的喧嚣总会过去,而我们的自我革新永不止步。”

几个月前,百度公关部就曾有消息传出,“All in视频”,直到事件爆发才发现,原来不是让媒体做视频,而是公关自己上。

崔珊珊还指出了百度存在的“大公司病:“不能只唱赞歌,不说问题”、“向上哄好、向下唬住,加班彰显工作态度”、“上级沟通全靠下级传话,结果烂尾还说漂亮话”……

目前,随着璩静的离职,风波逐渐平息,舆论风暴席卷之后,是百度的公司价值文化观重建。

除了公司的价值文化观,仔细琢磨璩静开个人号为公司引流的行为,则是更加难克服的互联网流量焦虑。曾经的互联网第一入口,早就在移动互联网、短视频的时代变迁下,失去了流量和背后的话语权。

弃卒不难,要找到李彦宏心中“真实的百度”,可不是靠嘴上讲讲就能实现。

01

治了多年的大企业病

在2012年,百度风头正盛,已经拥有2万多名员工,此时李彦宏已经开始担心它会患上“大企业病”。

对此,他发了一封标题为“改变,从你我开始”的内部邮件,强调鼓励狼性文化,淘汰小资。

当年其实不少公司都在强调狼性文化,主要是为了提升员工竞争性积极性,但当过度强调,整个公司便如狼一般,只懂追逐利益而忽略其它。

2016年,百度“魏则西事件”爆发。22岁的大学生魏则西错信百度搜索中的民营医院广告,花费高额费用进行治疗,失去了宝贵的性命。

百度的竞价排名系统也随之为大众熟知。这个系统概括来说,就是钱给得越多,搜索排名越靠前,而逐利的民营医院花大价钱刷了排名,要从患者身上赚回来,疗效自然吹得天花乱坠。

图源:百度营销官网

不仅是狼性的竞价排名系统,百度在魏则西事件中的表现也堪称灾难。在回复的声明中,百度强调医院资质齐全,还呼吁相关部门加强医疗监管,把自己的责任摘了个干净。

如此冷漠的声明当然更是引爆了公众舆论,而且有关部门和媒体早在2008年开始就多次对百度的竞价排名系统进行监管、调查,只是百度舍不得医疗广告的收入。

后来李彦宏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坦言:“因为医疗的事件,我们其实一个季度砍掉了20个亿的收入。”

此后还有百度用户体验总监刘超因为在行业大会中展示“辣眼睛”的PPT、讲低俗段子、打广告等问题,再次被舆论关注。最后以百度内网帖子截图中,“公司决定将刘超从百度管理团队除名”为收尾。

从魏则西事件、刘超事件到璩静事件中可以一窥,在李彦宏强调狼性文化的十二年中,百度的大公司病并没有得到解决,反而都隐隐展示出百度部分高管、员工冷漠、盲目逐利的问题。

从另一角度来看,魏则西事件百度官方账号主动发声明,刘超事件是百度内网帖子截图声明,璩静事件则是完全没有官方声明,仅通过演讲、颁奖旁敲侧击。

当然,从公关部角度来讲,情况并不相同,以前的舆论事件主要还是因为业务层面的问题,但这一次,舆情则因为公关一号位角色引起。

02

互联网的入口变了

2000年成立的百度,曾是流量之王。当年人们主要靠电脑上网,搜索引擎是最大的流量入口,而在2008年,百度的国内搜索市场份额达到可怕的73.2%,这也是百度能美股上市,能依靠搜索竞价排名系统赚钱的原因。

2026年的魏则西事件是一个转折点,其时已经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更多通过手机APP上网,百度再也不是唯一入口,话语权也在旁落,不再有以往的震慑力。

至于如今的璩静事件,更是在抖音、小红书、微博等平台传播,百度在其中的传播话语权更显羸弱。

图源:璩静账号截图

让百度公关部全员做网红做IP,急功近利下出这样一着臭棋,也折射出百度的流量焦虑。

据2023年财报,2023年12月,百度APP的月活为6.67亿,相比去年6月已经少了1000万月活。

而在线营销收入仍是百度的主要收入,增速仅为8%,低于行业赠送。根据《2023中国互联网广告数据报告》,整个市场增速达到12.66%。

事实上,自2017年开始,只有2021和2022年,百度广告收入的增速能略超过整体互联网广告收入增速,流量的下滑也直接让百度的广告份额和收入都在下滑。

03

百度解药在哪里?

关键还看业务转型。

百度一直以来核心收入都来源搜索,把连接网络、查询知识的搜索引擎,改成了充满铜臭的竞价广告排名,也难怪出事时引爆国人不满。

到了AI时代,在AI顶尖人才陆奇离开的6年后,李彦宏试图再次押注AI,进行核心业务的转型。

百度发展文心一言为首的百度大模型,同时也通过极越汽车展示自己打造多年的智能驾驶业务,试图在AI风口重掌流量。

毕竟AI是人类的全方位助理,总比一个广告平台要得人心吧?

2024年4月,百度CTO王海峰表示,文心一言用户规模、日均调用量均已达2亿。然而时下中国AI大模型市场竞争激烈,已经有100多个大模型,同质化内卷严重。

据非凡产研数据,2024年3月的国内AI产品中,百度翻译、文心一言分别以5766万、1479万的访问量占据前二,第三则是飞速增长的月之暗面(Kimi.ai),访问量已经追至1219万。

图源:非凡产研

字节跳动的豆包同样发展迅速,据Quest Mobile数据,它的最高访问量达到1700万。相比竞争对手,文心一言并不算断层式领先,却早早开始收费,付费后的体验也不及用户预期,网上投诉不少。

至于极越汽车更是月销不过千,自家智能驾驶的卖点似乎远没有华为、小鹏等竞品吸引。

不可否认,百度的AI战略踏准了时代的节奏,但尴尬的却是,这一轮生成式AI的火热,起点在OpenAI。

最近,一位投资人在网上讲了个段子,他们问正在找融资的AI公司,“你们的产品与OpenAI的差异化在什么地方?”回答是:“我们的差异在于比OpenAI差。”

这个问题递到百度倒是容易回答:“买我们文心一言年卡,我告诉你。”

0 阅读:25

商业黑板报

简介:商业新知 激活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