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赖清德彻底不装了。 11月26号那天,赖清德坐在“国安高层会议”发布会的台前,一上来就拿他瞎想出来的“2027武统目标”当白,然后抛出他早就琢磨好的两大“应对办法”,还把“一国两制台湾方案”说成是“绝对不能碰的红线”。 那天的现场,不是讨论怎么让孩子找到工作,而是怎么把恐慌讲成制度。把日期、方案、红线绑在一起,确实能吸人眼球,可问题是,账单谁付。新竹做芯片代工的小赵跟我说,客户观望,招募冻结,他想去厦门实习,家里却提醒少去大陆,说政策紧。他苦笑,说不去又学不到本事。高雄的民宿老板娘这两个月更难,周末房间亮着灯没人敲门,补贴等了又等。 发布会后,配套一条接一条:查证、限制艺文交流、军事审判翻旧账。表面强硬,落地却是普通人的行程、岗位、合约先挨刀。岛内一位退役军官私下说,真正的防务不是喊口号,而是让误判不要发生。现在倒好,话越说越满,操作空间越窄。 我不反对安全讨论,但拿“倒计时”当政治动员,只会把社会拧成一根弦。2027被喊成节点,如果只是借口,最后是预算涨了、市场缩了;如果真被当成目标反复炒作,误导的后果谁来扛。做生意的人要订单,年轻人要舞台,两岸的路越窄,这些需求就越被牺牲。 更现实的是,外面在加速融合,产业在找效率。你堵来堵去,挡得住货流和人心吗。上次错过的窗口,让多少工厂搬走,多少人被迫转行。今天把门关紧,明天就只剩关店。 他说守护民主,可守护不该是把人分成彼此不见面的两群人。真想给社会定心丸,就拿出能让青年安心的计划,拿出让企业敢投的承诺,做出能减少误判的沟通机制,而不是把话题烫在所有人的饭碗上。 半年后财报会说话,暑期的就业榜也会说话。等这波情绪退去,回头谁在用恐惧换掌声,谁在为稳定买单。你身边有没有因此改了人生计划的人,他的故事值得被听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