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这次在联合国,直接把日本的不要脸揭穿了,当着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面,直接质问日本:作为一个二战时期的战败国,有什么资格想当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 会场沉了一秒,很多代表抬头看屏幕。镜头切给日本那边,笑容没了。有人说是外交嘴仗,我更愿意叫它一次迟到的对账。常任席不是充钱能买到的VIP,捐款多不等于资格。二战那段怎么交代?每年有人去那个神社拍照,课本把侵略写成“进入”,周边国家拿什么信任? 中方代表也不客气,提醒大家,常任席意味着否决权和责任。让一个还在军备提速、在邻居门口摆导弹的国家去坐那个位子,风险谁担? 日本把军费拉到GDP的2%,在西南岛链加码导弹,口头说防守,动作像前沿部署。和美国捆得更紧,又和菲律宾签了部队互访协议,联合演训一场接一场。菲律宾的老人说起当年的伤痛,眼睛还会红。为了现实选择遗忘可以理解,但历史不是开关。 日本拉着德印巴说要一起推改革,画面很大,症结却在态度。德国的做法大家都看在眼里:承认、教育、立法。所以别人愿意信。日本呢?嘴上“反省”,脚下加速。时代在变,诚信不过时。 我关心的不是谁赢了话术,而是接下来会怎样。如果真想拿到那把椅子,先把历史账翻到底,把该道歉的正式道歉,把强征劳工、慰安妇、化武遗留逐项对表,把神社那套彻底切割,再把对台海的暧昧表态收起来,别在别人家门口试刀。做到这些,再谈“资格”。 走廊里记者围住日本代表,他只丢下一句“改革势在必行”。势在必行不是理由,能不能先让邻居安心?这场争论不会短,安理会改革也不会快。但有一点简单:位置可以等,态度不能拖。你觉得,日本要迈出第一步,应该先做哪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