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被我猜中了 俄罗斯媒体抛出一句硬话:若东方大国一味退让,跟风挑衅的势力只会越来越多;唯有守住红线、让挑衅者付出代价,才能换来真正的尊重与平静。 这句话戳中了国际政治的本质——没有实力支撑的退让,从来换不来对等的尊重。看看当下的台海局势就知道,拜登政府任内已经第18次批准对台军售,3.85亿美元的F-16战斗机部件和雷达设备,偏偏选在赖清德窜访过境美国的节点宣布。这种“切香肠”式的挑衅,正是看准了和平统一的诚意,认为可以用零星动作试探底线。可他们忘了,解放军的回应从来直接有力,2024年上半年超400架次军机、80艘次军舰穿越所谓“海峡中线”,常态化巡航已经形成既定事实,任何分裂行径都要掂量代价。 南海的局势更能说明问题。菲律宾近年在仁爱礁、黄岩岛等地频频生事,2024年6月17日甚至派出运补船蓄意碰撞中方船只,船员还手持枪支威胁我方执法人员。换做以前,或许还会顾忌所谓“国际观感”留有余地,但现在的回应直接干脆——中国海警依法登临检查、强制驱离,央视公布的现场画面里,执法� ��员毫无畏惧直面威胁,最终将侵权船只拖离现场 。菲方后来炒作中方使用“通信干扰”“激光武器”,被专家戳穿是无中生有,本质是挑衅不成后的舆论碰瓷。事实是,中方基于人道主义允许合理补给,但绝不容忍非法侵权,这种有底线的强硬,让菲律宾的活动空间越缩越小,连美媒都承认其“败局已定”。 俄罗斯媒体的警告,藏着他们自身的深刻体会。当年北约持续东扩,俄方一再妥协却换不来安宁,直到果断出手才稳住局势。这个道理放在今天同样适用,中国早已不是那个只能被动应对的国家。2025年3月,《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的规定》正式施行,把签证限制、财产冻结、交易禁令等反制措施细化到具体部门,连知识产权、教育科技等领域都纳入管控范围 。这套反制裁“铜墙铁壁”已经显现威力,那些参与对华遏制打压的组织和个人,正在面临切实损失,没人再敢轻易触碰红线。 挑衅者总以为可以凭借盟友支持为所欲为,却忽视了实力对比的悬殊。美国对台军售的规模看似不小,但大陆GDP总量是台湾的22倍,国防预算是其15倍,这种差距不是靠零星武器就能弥补的。菲律宾依赖外部势力撑腰,可中国海警船吨位更大、数量更多,再加上美济礁、渚碧礁等岛礁的补给支撑,形成了全时段监视网,菲方船只只能趁巡逻间隙搞突袭,根本无法改变实际控制格局。台商和台湾工商界早就用脚投票,2024年上半年对大陆投资同比增长12%,60%以上的上市公司在大陆设有生产基地,他们比政客更清楚,分裂只会让经济崩盘。 国际社会的规则从来都是强者制定,却不代表可以肆意妄为。中国的红线清晰明确:一个中国原则、领土主权完整,这是底线不容动摇。我们不主动挑起冲突,但也绝不畏惧挑衅,那些试图用小动作试探底线的势力,终将明白“代价”二字的重量。反外国制裁法的实施让反制有法可依,海警的常态化执法让维权落到实处,解放军的强大实力让分裂者不敢轻举妄动,这一系列组合拳,正是对俄媒硬话的最好回应。 尊重从来不是求来的,而是靠实力和决心挣来的。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但和平的前提是守住底线、捍卫权益。任何试图挑战红线的势力,都将付出应有的代价,这是历史规律,更是必然结果。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