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5月2日,苏曼殊因暴饮暴食逝世,年仅35岁,死后在他枕头和床铺下发现很多糖纸。在日本留学期间,他曾“一日饮冰五六斤”,自己还记载过:“食生姜炒鸡三大碟,虾仁面一小碗,苹果五个。明日肚子洞泄否,一任天命耳”。 苏曼殊的故事,听着就让人心揪。你想啊,一个五岁的孩子,从日本被带回广东老家,明明家族富裕,却因为是私生子,连个正经住处都没有,只能挤在厨房角落,吃别人剩下的饭。生病的时候更惨,直接被扔到柴房里不管,他硬是自己扛过高烧活了下来。从那以后,甜食就成了他唯一的光——大概只有嘴里的甜,能暂时盖过心里的苦吧。 十二岁那年,他逃到南京的寺庙出家,方丈看他聪明收了他,可没过多久,就因为偷吃鸽子肉被赶了出来。后来他又试了好几次出家,每次都因为管不住嘴失败,寺里的人说他不专心修行,只顾着吃。可谁知道,他不是不想修,是心里的空缺太大,只能用食物填啊。 十五岁再去日本留学,他的才华开始发光,精通好几国语言,写诗画画翻译作品,还加入了革命团体。可饮食上的放纵也越来越厉害,一天吃五六斤冰,三盘炒鸡加面条苹果,日记里写“一任天命”,其实哪里是洒脱,分明是对自己的破罐破摔。回国后更严重,在香港的时候,他甚至拔了金牙换钱买糖吃,朋友劝他节制,他说“要补小时候缺的”。 到了1918年春天,他胃痛得受不了住进医院,医生说肠胃已经溃烂,必须禁甜食生冷,不然会要命。可他还是偷偷溜出去买点心,甚至让朋友带冰淇淋,床上洒得到处都是融化的甜水。枕头底下的糖纸越积越多,像他心里那些没被填满的洞。5月1日晚上,他非要吃糖,护士拦不住,结果第二天就没了呼吸。 现在想想,苏曼殊哪里是贪吃?他是在用食物报复那些曾经亏待他的人,也是在补偿那个没被爱过的自己。可惜啊,这样的补偿太伤人,35岁的年纪,本该有更多才华绽放,却因为童年的创伤,把自己毁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有过缺失,但千万别用伤害身体的方式去填,毕竟,活着才能看到更多甜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