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终于明白了,为什么特朗普与咱们的贸易战突然熄火了,原来不是美国政府认输了,而是美国的资本不愿意了。 咱先捋捋这事儿的前后变化,今年4月的时候特朗普还在硬撑,刚出台了两轮对华加征关税的行政令,一副要硬碰硬的架势,可到了5月中旬就画风突变,突然宣布撤销91%的新增关税,剩下的也暂停了一大部分,这反转快得像坐过山车。 这背后不是特朗普良心发现,而是他被国内的资本大佬们逼得没辙了。4月30日那天,美国商会直接给白宫写了封信,信里的话说得特别重,说再不加关税豁免,大量小企业就要倒闭,美国经济都可能陷入衰退,会长克拉克接受采访时直言,他们已经被小企业的求助电话淹没了。 美国商会可不是一般的组织,背后站着300多万家企业,上到波音、苹果这样的巨头,下到街边的小进口商,都是它的成员,说话的分量比很多政府部门都重。他们在信里提了三个明确要求,其中一条就是给所有小企业自动免关税,不然那些卖咖啡、可可的小老板根本活不下去。 一开始白宫还嘴硬,5月1日的时候副幕僚长米勒出来说,给小企业减税就行,关税不能免,结果这话刚说完,美国零售联合会就跟着发难,说关税让进口商品涨价,消费者已经开始骂街,再不改到年底就要丢选票,这可是特朗普最在乎的事。 你可能不知道,贸易战看着是政府之间的博弈,其实最疼的是美国自己的企业。就拿芯片行业来说,9月3日《中国日报》报道,美国商务部想搞芯片限制,取消了台积电、三星这些企业的便利资质,结果反过来坑了自己人。 台积电南京工厂本来每年能给美国设备商带来不少订单,资质一取消,KLA、应用材料这些美国公司的订单量直接掉了15%,股价跟着大跌,股东们天天打电话给国会施压,要求赶紧恢复政策,这种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事,资本可不会惯着。 还有那些靠进口原料的美国工厂,比如俄亥俄州的一家汽车零部件厂,4月加税后,从中国进口的特种钢材价格涨了三成,老板要么涨价丢客户,要么不涨价亏本金,最后没办法只能裁员20%,这种情况在制造业里一抓一大把。 你琢磨琢磨,资本的天性就是赚钱,特朗普搞贸易战喊着“美国优先”,可企业老板们更关心“我的利润优先”。中国市场占了美国大豆出口的60%,占了波音飞机订单的四分之一,真把关系搞僵了,这些订单就会跑到巴西、空客手里,资本家可不会为了政治口号跟钱过不去。 其实从5月开始,资本的反击就已经全面发力了。美国农场主协会组织了上千人到白宫门口抗议,说关税让大豆卖不出去,仓库都堆满了;科技行业的大佬们干脆组团去国会听证会,苹果CEO直接说,再搞限制就要把部分生产线迁出美国,这话直接戳中了特朗普的痛点。 有人可能会问,政府不是管着资本吗?在美國可不一定,那些大资本每年给政党捐那么多钱,说白了就是政治的“提款机”,真把资本惹急了,下次选举就不掏钱了,哪个政客敢这么硬气?特朗普自己的商业帝国也受关税影响,旗下酒店的中国游客少了三成,他心里比谁都清楚轻重。 9月中旬的时候,美国商会又发布了一份报告,直接算了笔账,说贸易战打了半年,美国企业损失了超过3000亿美元,相当于每个州都丢了一个大型工厂的产值,这份报告一出来,连之前支持贸易战的议员都开始改口,要求政府赶紧收场。 咱身边其实也有感觉,下半年超市里的美国坚果、红酒价格又降回来了,不少暂停进口的美国商品又重新上架了,这些不是美国政府发善心,而是资本在背后运作的结果。资本就像个精明的算盘手,哪边划算哪边不划算,算得比谁都清楚。 那些说美国“认输”的朋友,其实没看透本质。特朗普到现在都没说过软话,但行动上却一步步妥协,这就是资本的力量。在利益面前,再强硬的政治口号也得让步,毕竟没人会跟真金白银过不去。 这场贸易战的降温也给咱提了个醒,现在的世界早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了,谁想靠强硬手段搞对抗,最后伤的肯定是自己人。资本不关心谁赢谁输,只关心能不能赚钱,这种逐利的本性,反而成了稳定关系的“压舱石”。 真正的强大从来不是靠对抗,而是靠互相需要。就像老话说的,生意做久了就成了朋友,那些喊着要“脱钩”的人,最后都会被资本拉回来,毕竟赚钱才是硬道理,这种朴素的道理,在哪都管用。 参考信息: 华夏时报网——2025-10-31中美贸易战按下暂停键:釜山会晤给世界经济吃下“定心丸”,24%“反制关税”暂停一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