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你要是看到一些体态肥胖,屁股大并且满身是肉的人,放心那大概率是穷人;而看到身材苗条,并且精神焕发的人那就是有钱人,为啥这么说呢? 美国这地方,街头人来人往,你一眼扫过去,就能大致猜出谁兜里钱多谁少。不是说每个人都这样,但整体趋势特别明显。低收入群体里,超重和肥胖的比例高得吓人,高收入那边呢,瘦身材、精神头儿足的居多。这不是天生注定,也不是谁懒谁勤的问题,根儿上还是资源分配不均闹的。穷人想吃好点、动起来都费劲,富人呢,手里捏着钱和时间,轻松搞定健康生活。CDC的最新数据摆在那儿,2023年美国成人肥胖率整体40.3%,但分到收入层级,低收入组(年入1.5万美元以下)高达37%,高收入组(7.5万美元以上)才29%。这差距不是小事儿,直接反映社会底层压力大、机会少。 美国的食品体系对穷人特别不友好,低收入社区到处是“食品沙漠”,新鲜蔬果超市少得可怜,相反,便利店和快餐摊儿一家挨一家。USDA报告说,全美有3950万人住这种地方,12.8%人口受影响,主要集中在穷人区。为什么?超市开店看地段和利润,低收入区人少钱少,交通不便,大型连锁不爱去。结果呢,居民买菜得开车或坐公交去几英里外,穷人多没车,干脆就近买薯片、可乐。价格上也坑人,一袋薯片1.99美元,一瓶含糖饮料0.99美元,新鲜蔬菜一小盒5美元,瘦肉一斤8美元。月薪两千出头,还得付房租水电,选便宜高热量的准没错。美国农业部2024食品价格报告直指,加工食品单位热量价比新鲜蔬果低60%,比瘦肉低45%。穷人吃饱是第一位,营养第二位,长此以往,热量堆积,体重蹭蹭涨。 反过来,高收入社区周边有机超市、健康食品店扎堆,三文鱼、牛油果、藜麦随便挑。住那儿的人,社区规划好,步行就能到店。研究显示,高收入区超市密度是低收入区的两倍多,他们还能请营养师定制菜单,一顿健康餐花的钱顶穷人一天饭钱。不是说富人天生爱吃清淡,他们有资源支持选择。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估算,2019年美国40%成人超重,18%严重肥胖,到2030年可能一半人超重。这里面,穷人贡献最大,因为饮食结构被环境锁死。别忘了玉米糖浆这事儿,1970年代尼克松时代,美国玉米过剩,发明高果糖玉米糖浆(HFCS),成本低、甜度高,饮料甜点里到处加。从1980年代起,HFCS取代蔗糖,Coke和Pepsi1984年就换了。结果呢,HFCS热量高,直接转脂肪,穷人爱喝便宜汽水,肥胖风险翻倍。 CDC2025数据,家庭年入低于3万美元的人,每周运动超3次比例只有28%,年入超10万美元的达67%。为什么?穷人工资低,多干体力活儿,像超市理货、送快递,一天站10小时,重复弯腰抬货,下班累瘫,哪有劲儿再去健身。低收入社区公园旧、安全差,晚上不敢去;公共健身房远、设备烂,月费几十刀,对他们是负担。农村和郊区更糟,公共交通弱,开车是主流,但穷人车少。相反,富人小区自带健身房,高端俱乐部年费几千刀在家附近,还请私教一对一。周末他们开车去郊外骑车、登山,或私人球场打网球高尔夫。城市规划也偏心,高收入区步行道多、自行车道全,鼓励出门动。低收入区呢,快餐店密度是高收入区的3倍,麦当劳肯德基几步一家,便宜又快,成了日常。研究显示,住食品沙漠的人,肥胖几率高30%,因为健康食品远,垃圾食品近。 富人工作弹性大,能中午溜去瑜伽馆,或每周抽下午做理疗。穷人多时薪制,一天8到10小时,甚至两份工,挤不出运动时间。美国人口普查局2024调查,低收入人群43%因没时间没钱一年不体检,高收入91%定期查。穷人生小病拖大,没医保或报销低,不敢去医院,糖尿病高血压这些肥胖并发症一拖,代谢更乱,减肥难上加难。社区环境还加码,低收入区犯罪多、噪音大,压力像定时炸弹。压力激素皮质醇升高,促进腹部臀部脂肪堆积,穷人经济工作压力大,更易焦虑,吃蛋糕薯片当安慰。富人压力也有,但他们度假SPA看心理医生,释放方式健康。研究证实,低收入群体慢性压力高,肥胖风险增20%。 当然,不是所有穷人都胖,所有富人都瘦,也有例外。但比例上,这关联铁板钉钉。全球低收入群体都类似,但美国资源丰富却分化严重,暴露社会不公。理解这点,就能明白街头胖瘦背后的故事:不是意志弱,是账单重。政策得跟上,像健康食品融资计划,补贴超市进穷区;社区项目建公园健身点;教育普及营养知识。否则,肥胖继续成穷人标签,健康成富人专利。总的来说,美国这体型分化,根在钱袋子和机会上,穷人多一层枷锁,富人多一重翅膀。想改,得从资源均等入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