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岳谦教授在评论新加坡总理黄循财针对日本的立场时,用了一句古话:乡愿,德之贼也。

丽唐文采飞扬 2025-11-22 10:53:24

赖岳谦教授在评论新加坡总理黄循财针对日本的立场时,用了一句古话:乡愿,德之贼也。切记切记啊! 新加坡总理黄循财希望中日两国能给当前的紧张局势降温,妥善处理分歧,听起来是好意,像是劝架的,但细品他的具体说法,味道就变了。 黄循财表面上看是“各打五十大板”,劝大家和气生财,但实际上却有拉偏架的嫌疑,被不少人认为是“外交幼稚”的表现。 孔子对“乡愿”这种人深恶痛绝,认为他们是道德的败坏者,什么叫“乡愿”?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不分是非、只求面子、谁都不得罪的“好好先生”。 他们看起来忠厚老实,人缘极好,乡里乡亲都说他是个好人,但这种“好”是经不起推敲的。 孟子对此有更深刻的描述,说这种人“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就是你批评他吧,找不到具体的错处;你指责他吧,也抓不到明显的把柄。 他们与世俗同流合污,行为看似符合忠信廉洁的标准,大家都喜欢他们,他们自己也觉得自己做得对,但就是无法与他们共同走向尧舜那样的光明大道。 这种人的危害,在于他们用表面的“和气”与“宽容”,掩盖了原则问题,混淆了是非标准。 他们看似在维护和谐,实际上是在牺牲正义与原则,最终败坏的是整个社会的风气与道德根基。 他们比真正的“小人”更具迷惑性,因为他们披着道德的外衣,以假乱真,是“似德非德而扰乱道德的人”。 黄循财劝中国“放下历史”,这个建议本身就显得非常轻飘,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与东南亚国家和日本的历史纠葛,无论在性质、规模还是后续处理上,都有着本质的区别。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造成了数千万人的伤亡和难以估量的损失,这段历史刻骨铭心,不是一句轻飘飘的“放下”就能抹去的。 并且问题的关键并非中国“放不下”,而是日本右翼势力至今仍在企图挑战二战后的国际秩序,在台湾问题这种中国的核心利益和内政问题上玩火挑衅。 真正的“和合”,讲求的是“和而不同”,是在坚持原则和底线基础上的和谐共存,而不是毫无原则、不分对错的“同流合污”。 面对大是大非问题,当一个“好好先生”或许最容易,最讨巧,但正如那句告诫:“你在消极腐败现象面前当好人,在党和人民面前就当不成好人”。 在国际正义和国家主权问题上当“乡愿”,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受人尊敬的、负责任的调解者。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0 阅读:0
丽唐文采飞扬

丽唐文采飞扬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