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1月1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2025人工智能世界之旅”国际会议

优美清风 2025-11-21 21:49:14

当地时间11月1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2025人工智能世界之旅”国际会议上宣布,俄罗斯必须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拥有全套自主技术和产品,称这关系到国家主权和技术主权,不能继续依赖外国系统。 这话从普京嘴里说出来,没有半分虚言,全是被现实逼出来的清醒。谁都清楚,现在的AI早就不是实验室里的玩具,而是渗透到国防、能源、金融、医疗各个命脉领域的战略工具。你依赖别人的系统,就相当于将国家核心利益的话语权交给他人,人家想掐断就掐断,想限制就限制,这哪是技术合作,分明是给国家安全埋下致命隐患。 俄罗斯早就吃过技术依赖的大亏。这些年西方对俄的技术封锁一轮比一轮狠,从高端芯片到工业软件,从操作系统到AI算法模型,能禁的全禁了。有数据显示,2023年之前,俄罗斯超过70%的企业级AI应用依赖OpenAI、谷歌等西方公司的技术支持,甚至连部分军工领域的数据分析系统,都离不开外国开源框架。美国自2022年起禁止英伟达、AMD向俄供应A100、H100等AI训练芯片,2024年6月进一步扩大制裁范围,直接导致不少关键项目陷入停滞,损失数以百亿计。普京现在喊出全自主,本质上就是吃过亏后的绝地反击——与其看人脸色要技术,不如自己打造一条不被卡脖子的产业链。 这种技术困境并非单纯源于外部制裁,更有历史积累的短板。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科技投入持续不足,人才流失问题突出,2019年其AI技术成熟指数仅为6分(满分100),远低于美国和中国的77分。长期以来,俄在AI基础设施、商业化应用等方面进展缓慢,2022年重点经济部门的AI引入率仅为12%,与全球领先水平差距明显。这些历史欠账,让俄罗斯在面对西方技术封锁时更显被动。 再看全球AI战场,早就成了大国博弈的新赛场。美国靠着先发优势,一边垄断高端芯片制造,一边用《芯片与科学法案》限制技术出口,恨不得把AI核心技术变成自己的独家武器。欧盟虽然搞了《人工智能法案》,但在大模型研发、算力储备上始终慢人一步。中国则走出了全链条自主突破的道路,从算力芯片到算法模型,从应用场景到产业生态,已经具备了与西方掰手腕的实力。俄罗斯夹在中间,不搞全自主就只能沦为配角,甚至被排除在全球AI产业链之外,这对一个军事大国、能源大国来说,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有人可能会问,俄罗斯有这个底气吗?还真不能小看。苏联时期打下的数学、物理基础至今仍在发光,俄罗斯顶尖高校每年培养的AI相关专业人才,数量在欧洲名列前茅。更关键的是,俄罗斯已将AI自主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2024年修订的《2030年前人工智能国家发展战略》明确提出,到2030年AI对GDP的综合贡献要超过11万亿卢布(约合1360亿美元),重点经济部门AI引入率提升至95%。为实现这一目标,俄计划未来五年投入超2440亿卢布(约合210亿元人民币),其中仅2025-2026年就拨款45亿卢布选拔AI科研中心,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俄罗斯的本土企业也已崭露头角。俄罗斯储蓄银行开发的GigaChat大模型,2023年推出后于2025年升级至2.0版本,其MAX型号在俄语MERA基准测试中位列榜首,超越GPT4o等国际主流模型,在俄语事实性应答、政府公文解析等特定场景表现突出。截至2025年3月,已有1.5万家外部客户采用GigaChat,7月访问量更是达到940万,足以满足国内大部分场景需求。此外,俄还计划未来20年内在乌拉尔、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新建38座核电机组,为AI算力提供稳定能源保障,并同步推进“数据处理中心发展规划”,让科研机构和企业便捷获取算力支持。 为统筹推进这些举措,普京已签署命令组建国家级AI特别工作组,统一管理全俄算力资源与产业布局,同时明确将在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框架内开展国际合作,联合培养人才、协调立法,构建自主可控的合作网络。这种“对内集中攻坚、对外开放协作”的模式,让俄罗斯的AI自主之路更具可行性。 其实俄罗斯的选择,也是很多国家的共同困境。在技术霸权面前,没有自主研发能力,就没有平等对话的资格。华为被美国制裁后,硬生生搞出了鸿蒙系统、麒麟芯片;伊朗在西方几十年的封锁下,自主研发出无人机、导弹系统。这些案例都在证明,技术主权从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靠真金白银的投入、咬牙坚持的研发、破釜沉舟的决心拼出来的。 普京的表态,更像是给所有国家提了个醒:在AI时代,技术依赖就是国家安全的最大隐患。你可以短期合作,但不能长期依赖;可以借鉴经验,但不能放弃自主。俄罗斯现在走上全自主的道路,或许会面临资金短缺、人才流失、研发周期长等诸多挑战,但这是唯一能掌握自己命运的选择。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优美清风

优美清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