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7月,朱绍良奉蒋介石之命,要强行将国民党海军上将陈绍宽带去台湾,陈绍宽

武某人 2025-11-19 14:22:20

1949年7月,朱绍良奉蒋介石之命,要强行将国民党海军上将陈绍宽带去台湾,陈绍宽说:“如果来硬的话,我只好从飞机上跳下。”话音才落,他盯着桌面,手指微微发抖,却一句也不肯收回。朱绍良愣住了,知道陈绍宽向来刚烈,这种场合说出口,就绝不是气话。 陈绍宽六十多岁了,从英国海军学院留学归国,到1929年主掌海军部,再到1931年成为海军总司令,一辈子都围着海图、舰炮和训练船打转。多年改革海军、力推独立预算、筹建航母计划,都因为蒋介石的猜忌被一次次打断。1934年的《海军建设五年规划》被压着不批,1936年福建事变后更是被当成重点防备对象。想到这些陈年旧事,陈绍宽的语气愈发冷硬。 朱绍良见状,只能把蒋介石的电报放在桌上,说得很直接:“总裁说了,局势成这样,海军更不能少了您。”陈绍宽没接电报,只抬头问:“这些年,他真把海军当回事过吗?”朱绍良一时哑口无言。 陈绍宽在义序村归隐后,看似远离权力,却暗中与旧部保持联系。他常在老宅的书房里整理海图、舰艇资料,越整理越感到压抑。 此时距“重庆号”起义已经半年,那艘巡洋舰的舰长邓兆祥当年正是他亲自挑选送去美国学习雷达与舰炮技术的骨干。当时国民党高层对海军不重视,邓兆祥常被排挤,陈绍宽就拍着桌子说:“年轻人有知识,就让他去。”如今邓兆祥带头起义,陈绍宽并不意外,只是感慨海军真正懂技术的人,在关键时刻倒比高官更清醒。 1949年7月底,蒋介石亲自飞抵福州,想在义序机场见陈绍宽一面。消息传到陈绍宽耳中,他只是吩咐家人:“回他,我病着,走不开。”不是病,而是不愿再做毫无意义的争辩。他知道,一旦踏上机场的车,便等于踏进台湾的牢笼。 福州的局势变化得比所有人想得都快。陈绍宽常在清晨沿着闽江散步,看着江上的渔船穿过晨雾,心里越来越坚定。他曾对秘书说:“只要还能站着,我就不会离开这里。”这是他的家乡,也是他梦想建海军的起点。 8月17日,福州宣告解放。陈绍宽收到消息时,正在书房整理旧档。他放下笔,沉默了几秒钟,然后对来报信的人说:“备纸,我要写通电。”那天傍晚,他与海军前辈萨镇冰联名发表通电,公开支持人民政府的决定。他在落款前写下:“海军之志,不为一党,而为国家。” 新中国成立后,邓兆祥向周恩来推荐陈绍宽:“陈先生精通海军建设,是海军不可缺的人。”周恩来听后点头,当场表示欢迎。多年压抑的心绪,在那一刻终于松动。陈绍宽记得自己从青年时代起就希望中国能拥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海军,那些被压制的蓝图,如今终于有机会重新展开。 在北京任职的几年里,他协助整理海军史料,推动建立海军档案数据库,许多当年的决策思考、技术引进方案,都在他的主持下得以保存。他常对秘书说:“国家统一是大势,海权是需要几代人累积的事,不能停。” 1969年7月,陈绍宽在福州病逝。他的遗嘱中写着一句话:“愿看祖国重得海权之日。”

0 阅读:1
武某人

武某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