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乌克兰要害被击中! 国际媒体报道了一则乌克兰惨剧,预示着乌克兰命门被击中,乌克兰这个冬天难过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就在11月8日凌晨,俄罗斯发动了一场规模空前的精准打击行动,458架无人机配合45枚导弹,铺天盖地般涌向乌克兰的能源设施,这种攻击密度在整个冲突期间都属罕见。 空袭警报响彻基辅、哈尔科夫等主要城市上空,民众还在睡梦中就被刺耳的警报声惊醒,纷纷躲进防空设施。 虽说乌克兰防空系统全力拦截,成功击落了406架无人机和9枚导弹,拦截效率看上去不低,可问题在于剩下的那些弹药全都精准命中了关键目标。 这就好比一个人身上中了十几刀,你跟他说已经挡下了上百刀,这话有意义吗?该流的血一滴都少不了。 袭击造成至少4到15名平民死亡,多个地区的电力网络瞬间瘫痪,最要命的是,乌克兰的发电能力骤降至约17.6吉瓦,还不到战前38吉瓦的一半,这是什么概念? 相当于一个人原本有两个肺,现在只剩下不到半个在勉强工作,基辅等大城市立刻启动紧急预案,实施8到12小时的轮流停电,老百姓的正常生活彻底被打乱了。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个更严峻的背景信息,早在10月初,乌克兰约60%的天然气生产能力就已经在之前的攻击中被摧毁。 现在又是电力设施遭到重创,能源供应的两大支柱几乎同时崩塌,冬天可不会等人,乌克兰的气温已经降到了零下十几度,没有电就没有供暖,没有天然气更是雪上加霜。 俄罗斯这次打击选择的时机堪称精准到残忍,寒流来袭前夕动手,留给乌克兰的应对时间少得可怜。 变电站被炸毁后,抢修难度远比想象中大,那些关键的变压器设备本身就是苏联时代留下的老古董,备件早就停产了,欧洲国家倒是愿意援助,可技术标准压根不兼容,运来的设备很多时候根本用不上,只能干着急。 更麻烦的是乌克兰电网本身的布局缺陷,发电站大多集中在西部地区,而用电需求最大的城市却在东部,中间靠几个枢纽变电站连接。 俄军只要把这几个咽喉要道掐断,整个电网就陷入瘫痪,这种先天性的脆弱结构,是几十年累积下来的历史遗留问题,战时想临时改造基本不可能。 有人可能会说,乌克兰不是也在反击吗?没错,乌克兰确实对俄罗斯的能源设施发动了报复性打击,造成俄罗斯边境城市停电,可问题是双方的承受能力完全不在一个级别。 俄罗斯的能源体系就像一张巨大的蜘蛛网,断掉几根丝线影响不大,而乌克兰的电网更像是一串珠子,任何一个环节断裂都会导致连锁反应。 眼下对普通乌克兰民众来说,每一天都是煎熬,医院的发电机只能维持几个小时,保温箱里的婴儿随时面临生命危险。 地铁站挤满了取暖的市民,超市里的蜡烛和便携式取暖器早就被抢购一空,价格翻了好几倍,老人们在寒冷中颤抖着排队打水,因为自来水管道也因为停电无法正常运转。 西方国家的援助看起来声势浩大,实际执行起来却总是慢半拍,承诺的移动发电设备还堵在波兰边境,铁轨宽度不一样需要换车转运,这一折腾就是好几天。 等设备真正运到乌克兰境内,还要面对操作手册全是外文、缺少专业技术人员的尴尬局面,远水解不了近渴,冬天可不会等你慢慢准备好。 这场能源战的深层逻辑其实很简单,就是要通过摧毁基础设施来瓦解民众的抵抗意志。 不用派遣大量地面部队,不用进行惨烈的城市巷战,只需要让老百姓在严寒中煎熬,让他们看到政府的无能为力,压力自然就会从民间传导到决策层,这种战术冷酷而高效,比正面对抗更能动摇一个国家的根基。 战争打到现在这个份上,最受苦的永远是夹在中间的平民,他们既没有发动战争的权力,也没有结束战争的能力,只能被动承受着一切后果。 当母亲用自己的身体为孩子保暖,当老人烧掉家里的书本取暖,这些画面比任何战场上的厮杀都更让人心痛。 可悲的是,国际社会的注意力正在逐渐疲劳,援助的热情也在降温,乌克兰正在变成一场渐渐被遗忘的悲剧。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