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整个侵华期间掠夺的文物高达360万件!1968年,日本为了展示从中国掠夺来

乐瑶生活 2025-11-19 12:36:46

日本在整个侵华期间掠夺的文物高达360万件!1968年,日本为了展示从中国掠夺来的文物,专门建了一个博物馆,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东京国立博物馆,里面展示着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物,有商周的青铜器,魏晋的佛像,历代文人的书画,宋元明清的瓷器,数不胜数。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68年,东京国立博物馆在盛大的仪式中重新开放,那一年,日本正沉浸在高速经济增长带来的自信里,而这座博物馆也像是日本文化实力的象征,可如果走近那些陈列着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展柜,心底难免会浮起一种诡异的违和感。   这些东西,是怎么到这里来的?为什么一座日本博物馆里,最耀眼的“镇馆之宝”,竟大多来自中国?   原来日本侵华期间,从中国带走的文物数量高达三百六十万件,这个数字之大,足以让人心惊,这是跨越几十年、涉及军队、学术机构乃至皇室的长期掠夺行动。   从甲午战争开始,日本就尝到了占领中国领土和文化资源的甜头,进入九一八事变后,他们的胃口更大,掠夺方式也从零散盗取变成井然有序的系统工程。   他们给这场大规模掳夺披上了一层“学术研究”的外衣,所谓文化财产调查队、东亚考古学会听上去温文尔雅,但真正做的,是按地图找寺庙、找古墓、找博物馆,把文物挑走、拆走、挖走。   北方的一座座古寺被拆得面目全非,石雕佛像像木柴一样被切成几块,包装好运到日本,东三省、华北和江浙的博物馆则被全数洗。   珍贵的青铜器与宋瓷再没有回头路,南京图书馆被焚烧,珍本古籍消失在烈焰中,化作灰烬,此后明代的青花瓷、唐代的仕女图、汉代的石佛、宋代的铜器,都被运往日本。   可到了战后,人们再看到这些文物时,它们已经出现在玻璃展柜里,贴着醒目的标签——“重要文化财”“国宝”,展牌上写着“来源不明”或“购自古玩商”,似乎只要换一种措辞,就能抹去它们从战火中被掳走的事实。   1968年博物馆重新开放时,正是这些文物成为东京国立博物馆最让人惊叹的部分,走进东洋馆,从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到宋代绘画,琳琅满目,可展柜的光泽越亮,文物背后那段历史就越显阴影重重。   战后中国开始追索文物,这条路却异常艰难,许多文物当时来不及登记,记录在战争中被毁,日本方面便以“证据不足”为理由推脱,国际政治的因素也让追索工作变得复杂。   1950年代,日本在压力下归还了一批宋代古籍,但放回来的数量与三百六十万件的巨大缺口相比,微不足道。   此后几十年里,中国付出了巨大的外交与法律努力,一些文物陆续从拍卖行、海外私人藏家处回归,但进展仍缓慢,日本皇宫里保存的碑刻与佛像至今仍没有明确回应。   尽管如此,文物的归途并没有被荒废,民间力量日渐强大,有人主动捐赠,也有人通过法律和行动推动文物返还,西周青铜虎鎣的回归、圆明园兽首重返故土,都在提醒人们:无论流落多远,文物始终牵动着中华文明的根与魂。   这并不是纯粹的收藏意义,而是文化记忆的回溯,文物不仅是铜器、字画或残碑,而是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的坐标,如果它们被掠走甚至消失,那空缺的不只是博物馆橱窗里的一个位置,而是民族文化链条上的一环。   如今,日本时不时又伸出手指去揭那层尚未愈合的皮,无论是明里暗里的军备动作,还是在历史问题上不断挑衅的言论,都像是故意踩在中国曾经的伤口上。   更讽刺的是,他们一边捧着从中国掠来的文物标榜“文化自信”,一边又试图在地缘政治上对中国施压,可是他们或许忘了:被夺走的文物可以放进展柜,被掠夺的土地可以收回,而一个民族从苦难中淬炼出的力量,是任何挑衅都无法撼动的。   中国已经不是百年前那个任人欺凌的国家,面对新的挑衅,我们不仅有力量守护自己的领土,更有能力让历史的真相被更清晰地看见,日本若还沉浸在旧时代的幻想里,只会被不断变化的现实唤醒得更痛。   那些珍宝它们虽然沉静而无声,却像是来自远方的呼唤,它们讲述着历史,也等待着历史最终的回答,每一件文物都像是被割断的根,而被割断的根,总有一天要回到属于它的土壤。 信源:日本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新华社

0 阅读:735

评论列表

闲云野鹤

闲云野鹤

3
2025-11-19 22:10

不要了,全炸了吧,不用管活的还是死的!

夏天的雨

夏天的雨

2
2025-11-19 19:11

是时候对日本下重手了,让他们知道自己错的有多严重

乐瑶生活

乐瑶生活

感谢大家的关注